首页>检索页>当前

普及为重 以球育人

——河南省校园足球八年工作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2-11-29 作者:郭蔚蔚 来源:中国教育报

河南省校园足球是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总结河南省校园足球经验、探索发展规律的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发现问题、研究对策,重温初心、坚定信念,为全国校园足球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编者

2014年11月26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校园足球由部门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管理权由国家体育总局移交教育部。

8年校园足球征程,从以青少年足球为主转变为名副其实的校园足球,并提出坚持体教结合,锐意改革创新,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伴随而来的是校园足球在理念、目标、任务、措施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适逢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如火如荼展开之际,回首河南省校园足球走过的路,我深刻感受到,8年来,尽管征程漫漫、困难重重,但河南省校园足球还是和全国校园足球一样取得了预期成效,达到了扩大足球人口的根本目标。

顶层设计校园足球发展理念

8年来,河南省先后有郑州和洛阳、新乡、开封、漯河4个地级市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实验区”;郑州市金水区等12个县区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郑州市以及金水区、洛阳涧西区、新乡市、开封市以及开封市顺河区6个市、区获得国家级“满天星训练营”资格;全省有2317所学校成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65所幼儿园获得国家级足球特色幼儿园称号。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人数达到了400万,各项数据均居全国前列。

全国校园足球活动由教育部牵头后,提出了“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理念,通过8年的探索,凝练出“教会、勤练、常赛”的实践模式,形成了“面向全体普及推广、面向精英培养专长”的一体两面的推进格局。河南省校园足球发展伊始便提出了“育人为本、重在普及、广泛动员、人人参与、夯实基础、逐步提升”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一直引导河南省校园足球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对校园足球提出了5项任务与要求:一是发挥足球育人功能,二是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三是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四是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五是扩充师资队伍。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确立的校园足球发展理念与《总体方案》的要求不谋而合、高度吻合。

确定校园足球核心发展理念后,河南省继续挖掘校园足球内在的育人功能,即“强身健体、掌握技能、塑造品格”,并提出“足球是教育、足球是文化、足球是生活”的响亮口号,以强化校园足球育人功能,改善校园足球育人环境,营造校园足球育人氛围。

与此同时,河南省以“普及为重、提高为辅、相互支撑、良性发展”的思路全面推进校园足球。在我们看来,校园足球从业者必须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因为它决定了校园足球工作的重心与布局。我们认为,在校园足球发展的前15年时间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普及推广上,引导、吸引更多青少年了解足球、参与足球、喜爱足球,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足球的魅力,体验足球的教育功能。8年来,校园足球扩大了足球人口,为有足球天赋的优秀后备人才涌现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与10年前相比,这种机会和可能提升了几十倍。

世界足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足球文化荒芜的地方不可能有高水平竞技足球。事实证明,足球文化的累积与营造是校园足球推进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校园足球发展持续升级、提升的重要遵循。  

实践探索回答“怎样培养足球人才”

校园足球发展理念清晰之后,需要创新、设计有效的工作措施推动实践。8年来,河南校园足球在实践层面形成了如下经验:             

健全机制,规范管理。为了推动校园足球工作有效开展,河南省成立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简称“校足办”),“校足办”下设7个部门,还建立了专家指导库,聚集了一大批专家和骨干教师。8年来,河南省制定出台了30多项校园足球管理文件,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8年来,河南省努力打造了校园足球三大体系和一个通道,即培训体系、竞赛体系、教科研体系和人才上升通道。

一是打造培训体系。依托省内5所高校,河南省建立了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培训基地,成立了30名专家、骨干教师参加的培训讲师团,摸索形成了分类分级培训模式,开展各种省级培训1万余人次。

二是打造竞赛体系。几年来,河南省形成了两个层面的四级竞赛体系: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学段以及“校长杯”“县(区)长杯”“市长杯”“省长杯”四个层次的竞赛格局,并专门设立了校内班级联赛,将普及性竞赛落到实处。

三是打造教科研体系。以教学为中心,河南省提出特色学校必须做到“每周一节足球体育课、每天两个大课间要安排一次足球大课间、每年要完成一次校内班级联赛”的普及性要求;坚持持续开展足球优质体育课评选、足球教学观摩、送培到基层等活动;为科学指导校园足球工作,依托河南大学建立了“中原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校园足球研究指导中心”“河南省青少年足球大数据应用指导中心”等新平台。

四是打通人才上升通道。近年来,河南省在2317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探索打通人才上升通道,要求各地逐步形成优质小学、优质初中、优质高中的布局衔接并在省会城市设置了2个优质初中校园足球实验班、4个优质高中校园足球实验班(可在全省范围招生);在5所高校全面布局,招收足球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引导具有招收运动训练专业资格的6所高校扩大足球项目的招生规模。通过这些举措,初步形成了校园足球人才逐级上升的通道,营造出“学好习、踢好球、做好人、上好学”的舆论环境和现实路径。     

保障条件,挖掘资源。从2015年开始,河南省财政每年增列校园足球专项经费500万元,2016年增加到1000万元,8年来共提供省级校园足球专项工作经费7500万元。除政府经费投入外,还广泛动员、吸纳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同时,积极开拓校园足球国际交流渠道,学习、借鉴足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与经验。

宣传跟进,舆论造势。为使“强身健体、掌握技能、塑造品格”的育人功能和“足球是教育、足球是文化、足球是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河南省搭建了多个宣传平台:建立了省“校足办”官网、官微;举办了四届全省校园足球年度颁奖盛典;组织“校园足球中原行”采访活动和校园足球文化大篷车巡展活动;开展校园足球“十佳小球星”“百名小球员”评选活动;举办《山娃足球》公益活动,走进220所山村小学;与媒体合作开辟专栏、专刊,建立校园足球宣传矩阵,等等。

“以球育人”成共识

我国校园足球开展8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共创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2769所、校园足球试点县区241个、改革实验区54个、满天星训练营138个、特色幼儿园831所,各类示范项目取得预期成效。校园里踢足球的人多了,会踢球的人多了,踢得好的人多了,有文化又会踢球的青少年比比皆是。

河南省校园足球经过8年努力,不仅取得了预期效果,还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对校园足球提出的5项任务与要求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足球育人功能得到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系统对足球运动的认识渐趋理性,校园足球科学发展理念得到认同与响应,关注、参与、支持校园足球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8年来,河南省建成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317所,经常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青少年显著增长,达到400万人左右。

——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已经形成共识,“学好习、踢好球、做好人”已成为引导广大青少年参与足球的风向标与价值追求。

——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基本形成,为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提供了有效平台与空间。

——足球师资队伍得到普遍强化、有效补充,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由10年前的39000人增加到目前的48500人,其中足球专项教师得到重点加强。同时,8年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等各类人员接受省级线下培训的达到1.1万人次。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校园足球推进中还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是对校园足球的认识与理解水平普遍不高,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仍未形成,成为有效推进校园足球的动力障碍。二是足球师资和场地设施不足、质量不高、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成为校园足球有效推进的条件障碍。三是教体深度融合不够,成为校园足球有效推进的合力障碍。当前,各部门之间的壁垒还没有完全拆除,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甚至互为掣肘的情况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地方和学校把主要精力、经费放在抓精英、抓尖子方面,长此以往难免重走竞技足球的老路。  

新时期校园足球旨在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带动校园体育全面开展,进而帮助学生享受体育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但愿再过30年甚至100年,校园足球依然能够坚守这一初心,久久为功,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河南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原处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29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