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完善公共服务政策 呵护“夜校热”

发布时间:2023-11-09 作者:臧林熙 来源:中国教育报

据报道,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目前是全国最火的公办夜校机构,在其今年开设的秋季班线上报名启动当天,有65万名学员在线争抢1万个课程名额。不仅如此,广东、浙江等地也涌现出丰富多样的夜校课程,以及针对年轻群体的文化活动。

不同于专业技能培训,夜校所提供的非遗技艺、传统手艺等多数课程不直接对应市场上的高薪职位,更像是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提供的一个自我提升、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的平台,为其提供文化、艺术以及生活方式的体验机会。年轻人对夜校的追捧反映了现代人对于文化生活的渴望和对于终身学习理念的认同,这种现象背后,既有文化自信的增强,也有对精神生活的深度探索。

年轻人对夜校非遗技艺和传统手艺等课程的热情,背后是年轻人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同和自豪感,文化自信的逐步建立使得非遗技艺和传统手艺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和寻求认同的途径。从国风文化的兴起、流行与出圈,到手工编织、木雕工艺、国画技法成为热门,体现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彰显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他们在夜校的教室中汲取前辈的智慧,既感受了传统的韵味,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

夜校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公众特别是中青年群体丰富文化生活和实现自我提升的平台。如今,许多年轻人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更多人意识到精神文化滋养的重要性。在经历了一天的工作或学业后,他们选择到夜校来,不是为了获得能立即兑现经济价值的技能,而是在寻求个人成长和完善的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夜校中学习书法、国画、茶艺、太极等传统技艺,不仅能够让他们学到新知识、拓宽视野,也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放松身心的一方净土。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展现了年轻一代独立和自主的生活态度。与物质满足相比,现代年轻人更加重视自我成长和生活的质感。而夜校的这些“无用”课程,像是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习者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夜校的火爆也是中国城市文化服务与社区教育创新的体现,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成长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视,更是城市对于提高公共服务可达性和实用性的写照。以上海的夜校为例,夜校不仅开设课程种类丰富,更引入非遗传承人和各个领域的专家大师作为师资支持,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深度,并用500元12次课程的实惠价格吸引广泛群体,为各类人群提供了学习新技能和发展个人兴趣的机会。文化服务下沉和多样化的探索,既是对市民文化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途径。

面对这样一股“夜校热”,社会各界应当给予足够的支持。无论是通过政策的制定,还是社区环境的优化,我们都应为这些寻求“无用之用”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如何确保夜校不只是一时的新鲜体验,避免资源的浪费,确保这样的公共服务能够持续并且效益最大化,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09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