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如何通过数字化支持教师大规模共读

发布时间:2024-04-17 作者:吴虹 段艳霞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对教师的阅读与学习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当我们借用人工智能软件阅读一本书,机器分分秒秒帮我们快速梳理出一本书的关键信息,我们在惊诧人工智能带来的获取信息的快速便捷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无论AI如何发展,教师的高阶阅读能力(理解力、批判思考能力等)都不能被AI所取代,也无法取代。人工智能所提供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方法与便利,更是在悄悄地改变着教师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那么,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顺应技术的升级迭代,通过数字化来升级教师专业阅读呢?4月6日,教师勇气更新公益阅读中心举办的《教学勇气》千人在线共读会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借助专业化网络共读平台,让教师的阅读从“大厅”走到“小包间”,人人都是VIP。

教师专业共读,难在一个“共”,关键在于“读”。线下共读,人数、场地、规模、参与人数有限;线上共读,流程、参与、技术、效果难以保障。既要有线下共读的深度体验,还要有线上共读的广泛参与;既要有线下组织领读的专业性,还要保证线上参与的实效性,是否有这样的在线专业平台支持教师的大规模共读?

对于过往习惯于在直播间守着屏幕听课、埋头记笔记的教师来说,参与《教学勇气》千人公益在线共读会绝对是一次惊艳的体验。上千名教师带着好奇走进了线上“勇气之家”社区,在这里,可以每个人发起共读,4至8人不等的上百个在线共读教室,每个人的头像都显示在“房间”的最上方,屏幕中看到的是每个共读书友的头像与昵称,而非平时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主持人按着专业标准的流程主持共读流程,人人参与,这样的感觉就好像读者从食堂的“大厅”走到“小包间”,人人都是VIP,人人都有精美的分餐,这样被珍视的感觉实在太好了。在千人在线共读中,参与者人人发声,不仅仅是对文字的阅读,更是每个人的自由表达,心灵的彼此联结。

共读结束后,参与教师说:“今天的共同体感受,是从迷茫、紧张、激动,到温馨、舒适的对话交流,这种场域的能量太大了!”

从草根到专业,人人皆是领读人。

传统印象中,阅读领读人需要有非常专业的能力,从对文本的解读、主持、带领到做课件、做直播、组织流程,能做阅读领读人的一般非专家学者、学校领导或优秀教师莫属,普通教师能做领读人也需要各种专业培训,实属稀缺人才。如何让专业领读门槛降低,让每一位普通教师都能走进读书会、担当领读人呢?

在《教学勇气》千人在线共读会上,近百位教师首次担任了线上共读领读人,他们并非专家,但每个人都自信满满地完成了领读任务。主持人按照在线的专业化、标准化流程主持共读,从“自我介绍—朗读公约—静心联结—轮流朗读—交流分享—收获卡牌”,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如同河南孔玲老师所说:“这样的领读,so easy;这样的共读,beautiful!”

从个人到社群,处处都是勇气的能量场。

教师共读难在哪里?很多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没有共读氛围,找不到共同阅读的书友。“独行快,众行远”,教师共读也需要专业社群的支持。《教学勇气》千人在线共读会通过专业平台提供极简工具,搭载专业标准化流程、文本阅读素材,配合正念静心、互动交心、卡牌观心等专业化支持,构建了一个安全、舒适、轻松的线上共读场域,参与的教师在这里找到了志趣相同的书友,许多教师分享说:“参与这样的共读活动,就像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几个人一边品茶,一边读书。找到了知音。”本次线上共读结束后,他们组建了一个个“在线阅读社群”,相约下一次的在线共读交流。在一次次的读书交流中彼此赋能,相互打气,更新教师们的教学勇气。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再也不能用传统下载模式给学生灌输知识,教师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心智模式等都需要重塑,这个过程注定是需要勇气的。

亲爱的老师,您准备好了吗?

(作者吴虹系教师勇气更新公益阅读中心召集人,段艳霞单位系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17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