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狼牙山上 丰碑永存

——跟着“课本读中国”之河北篇

发布时间:2024-05-17 作者:本报特别报道组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仰头,是连绵耸立的三座高峰,状若狼牙,峥嵘险峻。西北两面峭壁千仞,直耸入天,呈现出刀劈斧砍的山石结构。

初夏时节,记者置身河北省狼牙山,被这里奇峻的山势所震动,更被曾发生在这里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所触动。

狼牙山,一座美丽的山;狼牙山,一座英雄的山。它流传着五壮士的赞歌,印刻着革命战士顽强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从昨天走到今天,光照后人,经久不衰……

    忆往昔:

    五壮士军威国魂震中华

狼牙山古称郎山,坐落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南部,地处太行山脉。

记者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看到这样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在五位年轻的战士面前,也是这样巍峨连绵的狼牙山群峰,那时还没有上山的台阶,他们只能沿着山壁前行。在勉强确保自己不滑落山崖的同时,他们还要和日寇激烈战斗,完成掩护主力部队撤离的艰巨任务。

面对穷追不舍的敌寇,在令人胆寒的狼牙山前,是什么让他们一往无前?课本里有答案:“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决心,是守护数万抗日军民生命安全的决心;仇恨,是对侵华日军烧杀抢掠暴行的仇恨。在家国大义面前,中华儿女向来都是众志成城。

记者顺着登山步道一路攀登,穿石缝、爬陡坡,攀爬很久才到达棋盘陀。1941年,站在棋盘陀的五位战士,面临着一个分叉路口,一边通往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方向,一边通往棋盘陀顶峰——那里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他们为了使敌人摸不清我主力部队撤走的方向,就故意暴露自己,把敌人引向了棋盘陀顶峰。在棋盘陀顶峰,五位战士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扔完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将所有武器全部破坏之后,宁死不屈,英勇跳崖。

上山前,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馆长李芳就提到过,其实在当时,五壮士完全有生的希望,连绵的群山为他们提供了藏身之地。五壮士的精神高贵之处就在于为了掩护大部队的安全转移,他们主动选择牺牲。“这充分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李芳说。

当记者身处峰顶,才真正理解为什么壮士们主动选择牺牲。眼前是祖国的锦绣河山,身后是需要保护的父老乡亲,脚下是古老中国浴火重生的漫漫征程,在这样的处境下,舍身殉国是为了坚守心中大义。

山风猎猎,壮士们跳崖前壮烈豪迈的口号声似乎仍在记者耳畔回响: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称赞狼牙山五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他们的英名将永留史册。

    看今朝:

    红色文化铸牢立德树人之魂

在狼牙山脚下的五勇士陈列馆,记者目睹了这样温馨的一幕: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看完展览后想走出展厅,奈何人潮拥挤,腿脚不便的他很难往出走。在一旁休息的小讲解员见状,挤到了老人身边。她扶着老人的胳膊,用稚嫩的小手费力拨开游人,高喊着“叔叔阿姨让一让,谢谢你们”,把老人送到了门口。

这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小讲解员,她很害羞,甚至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名字。“为什么要帮助老爷爷?”面对这个问题,她说:“因为我穿了小八路的衣服,八路军是帮助人的,我也要这样做。”“你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我想上国防科技大学,我想当兵。”小女孩毫不犹豫地回答。

从2016年开始,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已经培养了200多名这样的小讲解员。他们还走出陈列馆,走进社区、校园,向越来越多的人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

在李芳看来,培养小讲解员不仅是弘扬红色文化的一种方式,更能以点带面,带动孩子的全面发展。“除了思想道德,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李芳说。

仰革命先烈壮举,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在五壮士精神哺育下长大的孩子,个个都朝气蓬勃。记者走进了狼牙山五壮士红军小学的语文课堂——“你将怎样传承狼牙山五壮士的伟大精神?”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做个懂事的孩子,珍惜美好生活。”

“我要学习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多帮助他人。”

“我们作为未来的希望,要好好学习,建设祖国。”

谈起红色教育的意义,校长许银刚告诉记者:“有的孩子对家乡历史不了解,缺乏自豪感。而红色教育刚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让孩子们从革命先烈的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成长为对祖国、对社会、对家乡有益的人才。”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红色剪纸、红色合唱团等,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生活中传承红色基因。”许银刚介绍道。

红色教育春风化雨,不止依靠专门活动。记者看到,在红军小学,“仰狼牙山,育时代新人,圆中国梦,成民族品德”的标语随处可见;学生在课本扉页写下“传承壮士精神”,成为红色少年从第一堂课开始;“红军小学红色希望,我们要让祖国更加强盛!”课间,学生们高唱着校歌为自己加油鼓气……红色教育已经融入校园的方方面面。

用红色文化赋能立德树人,更是易县教育的主动和自觉。易县教育和体育局机关党委书记王山林介绍,目前在全县已经形成了有体系、有组织、有计划的红色教育活动,例如:红色故事进校园,通过真实事例、感人图片向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在润物无声中为学生擦亮鲜红底色;开展走访老英雄、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等。

接下来,如何更好地依托革命老区资源开展大思政教育,成了教育部门想要答好的课题。“未来,我们将着力把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精心打造‘思政铸魂场景’,增强‘大思政课’的参与性、体验性,用生动鲜活的情景激发师生情感,让红色文化真正入脑入心。”王山林表示。

    向未来:

    英雄精神托起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英雄精神如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人民前行的道路。

在英雄精神感召下的易县人,都怀着奉献祖国、奉献人民的热忱,真情投入,顽强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披荆斩棘。

对于坡仓中心小学校长闫增全而言,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刻发生在2023年夏季。连日暴雨,校舍坍塌,受灾老人也来学校避难。被褥、衣服、食物等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没有,与此同时,闫增全的家也全部被淹。

“要对村里娃负责,要对乡亲们负责”,这样的信念支撑着闫增全。为了让老人和孩子舒服点,他在教育部门、爱心企业、慈善组织间四处奔走,争取上级资金、募集社会捐助,和师生一起奋力修缮学校,确保如期开学,而家中仅靠妻子一人支撑。

如今的坡仓中心小学,教室宽敞明亮,红色的塑胶跑道柔软平整,图书馆里摆放着最新出版的课外书。闫增全自豪地告诉记者:“各方的无私帮助给了我们巨大力量,我们要好好干!”

坡仓中心小学只是易县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人们沿着英雄的足迹走向未来,亲手描绘着日新月异的美好图景——

成功创建“易县磨盘柿”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100多天建成太行水镇,打造龙西旅游路,连接起清西陵、太行水镇、易水湖、狼牙山4个主要景区景点,带动上万户农民在家门口实现致富增收;守好“七山一水二分田”,加强生态建设、治理和保护,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新征程、新使命,奋勇向前的易县人从未止步。“接下来,我们将从产业转型升级、抓好乡村振兴、厚植生态优势等方面入手,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我们的力量!”对于未来的发展,易县狼牙山镇党委书记李建军信心满怀。

青年兴则国家兴,未来的发展离不开青年的挺膺担当。培养有英雄精神的青年,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英雄精神,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到出台英雄烈士保护法,再到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氛围日益浓厚。

倚靠狼牙山这一英雄主义教育资源,坡仓中心小学将传承英雄精神作为自己的使命。黄土岭战斗纪念馆、寨头惨案纪念馆,处处留下学生们学习的足迹。

“我们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的‘小英雄’,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勇立潮头。”闫增全说。

(本报特别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 王友文 周洪松 李柯 杨文怿 张赟芳 见习记者 朱芳玉 执笔:本报记者 张赟芳)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17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