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重庆市潼南区持续推进“三个课堂”建设——

城乡共享一片“云”

发布时间:2024-05-20 作者:本报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周智 夏江湖 来源:中国教育报

“快看!快看!那就是赵老师!”“真的,以前我们只是在屏幕上见过,这次她到我们学校来了……”重庆潼南区琼江小学音乐教师赵珂,在对口帮扶的红星小学“线下互动”时,被小朋友们给“围堵”了。

像赵珂这样的“网红”教师,最近在潼南区越来越多。潼南区目前有各级各类学校166所,学生10.4万余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有镇乡学校50所,学生2.5万余人。不少学生地处农村偏远地区,学校艺体专职教师不足,城乡教育如何实现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

去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调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深入推进智慧教育,推进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潼南区以“数字化”作答,以创建“智慧校园”为契机,结合本区教育实际,深入探索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用数字赋能智慧教育,目前,该区已完成中小学(含教学点)“三个课堂”项目全覆盖,共建设180余间录播教室,保证每个学校至少有一间,让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鸿沟。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师资是关键。潼南区针对部分镇乡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尤其是音乐和美术教师短缺问题,在城区学校中遴选12名优秀专业教师,借助数字化手段,让农村学校的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在顶层设计方面,我们摸索出了集团总校申报‘选好人’、城乡双向互动‘结好对’、名师专业引领‘上好课’、乡村教师辅助‘学好艺’的建设模式,从而实现镇乡学校师生双发展。”潼南区教委副主任杨权武介绍,自今年3月25日开始,潼南区试点开设小学一至六年级音乐和美术网络直播课程,“不同的学校、同一个老师,不同的教室、同一个课堂”。

“明镜小学的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画得也很不错,老师为你们点赞……”潼南区文星小学“网络课堂”的美术教师华康,给屏幕前的33名孩子竖起大拇指。

每周五上午,潼南区明镜小学等19所镇乡学校的1073名四年级学生,都会在一块大屏幕的连接下,成为“同班同学”,共享一堂美术网络直播课,汲取新知。

“翻转教室”“沉浸式互动”“虚拟课堂”……一堂堂生动的现场观摩课,展现出教育教学形态的不断丰富,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4所镇乡小学不同年级202个班6375名学生受益。

智慧教室,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线上研训……通过“三个课堂”项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充分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资源,实现教师跨校区线上研讨、城乡学校学生共上一堂课,推动教学资源在“云端”共建共享。

潼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蒋俊表示,“三个课堂”项目作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下一步将继续拓围、深化、创新,探索城乡之间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师共研新模式,助力潼南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0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