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办学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本期关注: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是教育的希望。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讲台,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如何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让他们能更快站稳讲台,切实担起教育教学重任,更好地融入教师队伍,是许多校长都很关注的话题。我所在的河南省新乡市育才小学近年来引进了优秀大学毕业生近50人,如何激发他们的活力,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
激活“心”动能让青年教师眼中有光
青年教师大多为“95后”,甚至“00后”,刚从大学毕业的他们,初入职场,涉世未深,却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有活力、有激情,但有的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张扬,更多关注自我价值和自我利益;有的对待工作缺乏信念感;有的团队忠诚感还需进一步提升。
小A老师,华南师范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品学兼优,但也个性十足。“到点下班,不稀里糊涂的付出,不无缘无故的内耗”是她的内心写照。“为什么面对领导要敬畏?为什么非要按照学校要求上情下达?我的工作我做主”是她的做事准则,随遇而安的个性,使她面对工作自信却又心思敏感。她从大学校门直接进入小学校门,从学生角色快速转变为教师角色,面对求知的学生、期盼的家长、陌生的环境,她总是显得淡然而冷漠。渐渐地,她感到极大的不适应和挫败感,刚入职两个月便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为了让像她一样的青年教师快速融入集体,沉下心来扎根教育,我们集合学校之所长,铺设爱心培养通道,激发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情。学校先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校园文化和环境是历史的积淀,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一入校门,我们就带领他们参观校史馆,了解到学校是“马背上的小学”,70多载将红色基因传承至今,看到学校名师们屡获殊荣,毕生躬耕教坛的精神,他们被深深感动。看到学校口碑影响力,看到优秀毕业学子们在各行各业崭露锋芒,她那随波逐流的内心逐渐安定下来。每天一上班,她也会和其他教师一样,早早进到班里,整理班级事务。
看到小A老师细微的变化,我们喜从心来,抓住契机进行职业信仰教育。每周末学校领导班子和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组成的“心灵相约,和光同行”心理辅导团队,会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促膝谈心。每次的“家长开放日”,也会让小A老师和自己班级的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小A老师在交谈中感受到校领导从工作、生活上给予的贴心鼓励和指导,感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孩子们对她的喜爱。我们还利用学校骨干教师力量,将小A老师配备成“影子学员”,让她跟着学校的名师们学习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等教学艺术,她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顺畅,慢慢地从手足无措转变为得心应手。
小A老师渐入佳境,我们便适时进行责任担当教育。学校组织教师进行送教下乡活动,也让小A老师参与其中,我们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偏僻的乡村学校,看到老师们给孩子们认真地上课,陪孩子们踢足球、读书、唱歌,给他们梳头、剪指甲,小A老师从大家的行动中感知到教育的温度与责任,她深刻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光荣与使命。
如今的小A老师“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情”,工作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已成为学校党团活动的积极分子,志愿活动有她的身影,送教帮扶踊跃报名,组内工作任劳任怨,勇挑重担,她经常说:“付出也许会很辛苦,但收获的不只有喜悦,还有心里的丰满与充实,做老师是幸福的,在育才做老师更幸福!”
梯度成长规划让青年教师不“躺平”
青年教师由于刚参加工作,接受新事物快,接受新观念能力强,他们是教师队伍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但由于教学和社会经验不足,他们在工作中往往缺乏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只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看不到远方的“星辰与大海”,或是不切实际地好高骛远,胸中有千山万壑,却不知如何脚踏实地实现梦想,这极大限制了他们专业提升的步伐。
小K老师入职已经3年了,不知道如何找到自己成长的节奏,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稳定的工作使她年纪轻轻就一度产生“无过便是功”的思想,眼看着身边同龄教师们个个评上职称,专业技术都得到了提升,她依然在学校得过且过,各项考核均为及格边缘。
为了打破这样的“两极分化”,避免青年教师成长的盲目性,带动他们走出“舒适圈”,有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良好的学校师资队伍发展链条。我们针对小K老师的短板,为她量身定制了成长规划——一年合格,三年称职,五年优秀,十年卓越,让她“跳起来摘苹果”,摆脱“躺平思想”。
我们打造了青年教师“锻砺计划”,给小K老师上了“马达”:“青蓝工程”传帮带,利用校本名师效应,她的师傅每天至少要听一次课,听课必评课,评课必反思,让小K老师练好了“平时功夫”;“金课工程”夯基础,每学期像小K老师一样工作未满5年的青年教师要上一节“达标课”,采用“过关达标制”,每次达标课,教研组全体教师发挥团队协作力量,给小K老师集体研课、磨课,博采众长,让小K老师的课堂教学精益求精;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室”,小K老师就是其中一员,在每周一次的工作室活动中进行读书交流、教学论坛、班级叙事分享,小K老师在不断地认识自己、反馈不足、调整步伐的成长过程中,目标越来越清晰,干劲越来越足;“四层九级”培养工程促提升,建立“青年教师人才库”,按照校、市、省、国家4个层次制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9个荣誉等级,阶梯式为每个像小K老师一样的青年教师制定并撰写个性化的、具体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让他们把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开发者,主动探索、大胆创新,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现在,小K老师每年不断长本领、上台阶,已从教坛新秀成长为青年骨干,实现了自我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参加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她拔得头筹,获得了全省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也同时成为新乡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中最年轻的一员。现在的她正在向省市级名师的更高目标进发,相信不久的将来,她定是学校灿烂夺目的教学新星。
接地气教研让青年教师成为多面手
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容易将所有精力倾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一项工作或任务上,成了所谓“术业有专攻”的“教书匠”。面对新时代信息化的教育改革,如何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复合型的“大先生”,来适应新节奏、新变迁,成为青年教师成长亟待解决的难题。
小Y老师毕业于重点高校,研究生学历,她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文字功底,可是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却让她苦恼不已:班级学生习惯不好,和家长关系比较紧张,班级各项量化考核平平无奇,研究课题空洞,开发校本课程无从下手,她渐渐地变得盲目,失去了进步的信心,家长们也开始质疑她的能力,对她颇有微词。
为了不让好苗子因技术单一而“夭折”,我校打造了“三研一体”教研模式,将每周“年级组”小教研、每月“学科组”专题教研、每季度“集团一体化大教研”三线并行,用实践之路夯实教育教学专长,凝聚起青年教师持久的内生动力。小Y老师在组内教师的鼓励下,勇挑年级组小教研的中心发言人的重担,她提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先是带领全组教师进行“时政微课堂”政治理论和师德师风学习,再进行个人微课展示,教研组集体评课,帮助她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接着组内以说课的形式集体备课,将近期教学重难点、困惑问题等进行一一交流。最后小Y老师以演讲的形式将自己近期的校本“小课题”研究进度、困惑、问题等和全组教师进行交流。这样的“学习、微课、说课、演讲”一套“组合拳”下来,小Y老师既加强了理论修养,又提升了业务能力。之后她又代表校区参加了“集团一体化大教研”,登上了更大的舞台,展示了个人教学才能,她将教研活动的所获所得实践到平时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Y老师在教研活动中成长,还逐渐掌握了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发等诸多能力,成为“多面手”,她也越来越自信。她从教3年就代表学校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获得一等奖,参加省综合实践课获一等奖,获得市级校本课程一等奖,并积极备战省优质课大赛。她还带动身边的其他青年教师一起进步,我校一大批青年教师逐步成为骨干教师的中坚力量。小Y老师每每谈及成功经验,总会动情地说:“是学校搭建的舞台,是校长定期地面对面谈心,是教研组手把手地教、融合式地培养,才有了现在的我,我以后还要在业务的未知领域多探索,成为全才,为国育才!”
教师兴则学校兴,青年兴则国家兴,我校基于青年教师的特点,以内在需求为驱动,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发展目标,在教师队伍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已经摸索出一条特色化的道路,真正地为青年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助力,帮助更多的青年教师立足岗位,发掘潜力,补齐短板,实现个人价值与目标,推动学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系河南省新乡市育才小学校长)
专家点评
构建入职期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易凌云
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来看,入职后的3到5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直接决定了教师能否从新手成长为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熟练型教师,也长远影响着教师后续的专业发展历程并能否成为专家型教师。
“关键期”就意味着教师在这一时期所需要获得的专业成长不但非常重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逆的。因此,无论是教师管理部门还是学校都非常关注青年教师的入职教育,并采取各种有效的举措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获得专业成长。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有其明显的发展特征,并需要相应的专业支持。
首先,职初期是教师在教育系统内的社会化时期,来自于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专业认可有助于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融入学校和适应工作。入职阶段通过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建立文化认同感、通过与同事的协作获得团队归属感、通过和家长的联系体验家校共育感、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增强职业荣誉感,新乡市育才小学这些举措都有助于青年教师在情感上建立专业认同感,提升职业幸福感。
其次,职初期是教师初步建构个人教育观念的阶段,他们将外在的教育理论通过实践转化为教育经验,并内化为自身的教育观念。青年教师在入职后才在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境中体认到教育理念的真正内涵,并对这些理论进行带有自身情感性和情境化的理解,外在理论才成为内在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在入职阶段,通过集体教研、协作反思、个性指导等方式引导青年教师深化并践行教育理论,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践行水平,从根本上建立对教育理论的有效内化机制,并最终有助于教师在后续的专业发展中提炼自身的教育思想。
最后,职初期是教师通过学习建立专业自信并决定其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时期。正如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才能萌发递减定律”,在成长的早期阶段才是萌发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内的“关键性事件”“关键性活动”和“关键性人物”都可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常规入职培训的同时,给青年教师配备优秀教师作为专职导师、组织有针对性的“微课堂展示”“小课题研究”“青年教师论坛”等专门性活动有助于帮助青年教师明确专业定位,并逐步进行专业发展规划。
目前,进入职场的青年教师大多是“90后”甚至“00后”的新生代年轻人,他们更注重自身内在的精神需求,更敢于挑战权威并富有创新精神,更具有主动性和行动力,这些特质都为他们更好地适应教育工作奠定了天然的优势,而在入职时期的专业引领、组织支持、制度保障等将构建起坚实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我们期待并祝福,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带着不同的时代烙印但怀着同样的育人情怀走进教师行列,走近教师职业,走向教育家。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2日第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