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4-05-23 作者:朱晓渭 来源:中国教育报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强调:“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汲取党史中蕴含的智慧和经验,增进广大师生的历史认同,强化广大师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广大师生的能力本领,服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突出领导干部头雁效应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强调:“在党员学习教育中,应当突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个重点。”领导干部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态度怎么样、效果好不好,能否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具有风向标作用。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着力抓好“关键少数”,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局面,不断激发党史学习教育的不竭动力。

要开展全面系统研学,通过举办专题读书班和中心组集中学习、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讲专题党课等方式,在深学细悟笃行中坚定干部的理想信念。要深化调查研究,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各二级单位围绕制约高校发展的难题,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切实解决广大师生的困难事、烦心事,增强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组织召开严肃认真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党性分析,主动查找并勇于改正自身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扎实做好面向全校党员干部师生的宣传宣讲活动,在组织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高校要善用“大思政课”,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覆盖面。

在课程内容上,要深入挖掘党史中的育人元素,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通过讲述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增强“四个自信”。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体验中学习,并邀请革命前辈、党史研究者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实践教学上,要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亲身感受党史的理论品格和现实力量。

突出守正创新重要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将守正创新作为重要原则,践行“八个相统一”要求。

坚持守正为本,牢牢守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要引导干部师生深刻认识党百余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党的初心使命,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历史自信、坚守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

坚持创新为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变革、推陈出新。依托地方红色资源,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内容,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互动性和感染力。结合高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和文化底蕴,充分挖掘自身文化传统,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史学习教育平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鲜活,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举办主题展览展示、党史知识竞赛和红色经典诵读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开展专家学者党史大讲堂、老教授报告团和大学生宣传团等活动,持续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

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日常,坚持经常学、持久学,紧密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展开,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科学研究各领域,覆盖社会服务各环节,贯穿文化传承创新始终。要坚持学以致用,既要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更要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党史中找答案、明方向,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3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