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河北唐山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实践空间,构建劳动教育大格局——

绽放劳动之花 遇见美好成长

发布时间:2024-05-24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松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视线·劳动正当时

“盛夏开始,炎暑降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气温升高会让人烦躁上火,这时就很适合喝一杯姜枣茶。”近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娘娘庙小学劳动教育展示课上,三(2)班学生张凯馨手捧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制作的姜枣茶说。

目前,该校劳动教育已形成“二三四”劳动课程体系(两类课程: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三园联动教学:校园+家园+田园,四个实施途径:榜样激励、探究实践、主题活动、创新发明),“二十四节气”等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成为其中亮点之一。

近年来,唐山市牢牢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在课程建设、场所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探索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唐山模式”。

丰富课程内容是唐山推进劳动教育的主要抓手之一。唐山市要求各学校严格按照劳动教育课时课标规定实施教育教学,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创新,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丰南区东田庄学校的“三餐四季五味”食育课程、海港五中的“‘盐’学无止境”科学探究课程,滦南县长凝镇中心小学“我与绿色植物交朋友”生命课程,丰润区新军屯镇溪歌庄小学的耕读文化课程,市二中的“泡泡农场”综合实践课程,高新区龙富小学多学科融合的科技创客课程等特色劳动课程涵盖了个人管理、家务劳动、工艺制作、农作物种植、科技创新等方面。“300多种课程鲜活有趣,让每名学生都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唐山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李连斌说。

走进开平区成人教育中心劳动基地,只见繁花似锦、生机盎然:中草药园里金莲花、白术、黄精等已伸展枝丫;快乐渔场的红白锦鲤等在水中自由游弋……基地的苗木繁育园、快乐渔场、珍馐佳坊、乡村印象等12个实践项目与57门课程搭建起了开展劳动实践研学的全天候场域。

“作为河北省首批劳动教育实验区之一,我区专门拨付180万元经费,在全市率先高标准建成劳动实践基地,并实现中小学标准化劳动教室全覆盖。”开平区教育局局长戚雅欣说。

放眼整个唐山,已经挂牌的15个省级、43个市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各具特色,累计服务师生超过60万人次。

前不久,迁西县高级实验中学李思颖等4名学生收到了“2023年河北省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高中年级组团体一等奖”证书。他们在起垄做畦、电子焊接、自行车拆装等7个项目的比赛中,获得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成绩位居全省之首。

“我们将持续深入探索劳动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构建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大格局,真正让劳动教育在全市校园‘动’起来、‘亮’起来!”唐山市教育局局长史林友说。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4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