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如何进行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

发布时间:2024-05-24 作者:王琦 来源:中国教育报

    ■聚焦融合教育·课程设计

编者按: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具有重要意义,而融合教育是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让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普通班级中获得公平、优质的教育,需要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和调整。 

融合教育倡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普通学校接受高质量的、满足他们独特学习需要的教育。这需要学校根据特殊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特点对现有的课程和教学进行调整,让特殊学生适应普通学校的课程,跟上课堂教学进度。但是,一些教师在进行课程和教学调整时,存在主要依靠个人经验、缺乏调整依据、调整内容和措施与特殊学生需求不符等问题,导致特殊学生课程参与程度不高,“随班混读”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提高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的合理性、适宜性、针对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鉴于普通学校教师工作任务重、班级学生人数多等客观现状,为便于普通学校教师实施操作,江苏省扬州市教科院组织在部分小学和初中学校开展相关研究,探索出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的“五四三”模式。

    分五个步骤实施

五个基本步骤包括:第一步是观察评估,这是实施课程与教学调整的起点,包括对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需要提供的支持领域进行教育观察评估,参与观察评估的人员主要包括学科教师、班主任、家长等,如有需要,学生本人也可参与其中。第二步是制订计划,包括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和课程学期教学计划,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个案基本情况、观察评估结果、学期学习目标、教学支持与服务等。课程学期教学计划则需要结合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对照《扬州市义务段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指南》,对各门课程内容和教学进行调整,要求尽可能只做教学方法、支持策略的调整,不降低对特殊学生基本的学习要求。第三步是设计教学活动,倡导采用通用学习设计、差异教学策略,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情况下,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教学活动学有所获,达成学习目标,确有必要才对特殊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第四步是依据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活动,便于他们真正融入课程学习中。第五步是学业评估,学业评估要保证学生如实、全面地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为此,学校要作出相应的评估调整,提供特别的支持。例如,为视力障碍学生提供包括放大试卷、允许学生在试卷上做标记、延长考试时间等支持,为听力障碍学生提供听觉辅助、延长考试时间、提供语音转文本辅助技术等支持,未来还应逐步创造条件为其他障碍类别的学生提供学业评估调整措施。

    重在调整四个环节

一是对制订计划环节进行调整,该环节要求教师熟悉课程标准,并对班上特殊学生所需特殊教育支持和服务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生必须掌握、应该掌握和有所了解即可的学科知识,进而制订出适合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学期课程教学计划;二是在设计教学活动环节上进行调整,要求教师依据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和课程学期教学计划,在通用学习设计和差异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确实需要调整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并说明调整的依据;三是对实施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调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关注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设计中未能预设的或预设不准确的部分及时调整内容方法、支持策略;四是在学业评估环节进行调整,目前阶段学校主要采取的是放大试卷、延长考试时间、为学生朗读试卷等简单的调整措施,也有少数学校开始尝试为轻度智障学生提供降低难度的试卷。

    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遵循淡化工具评估的原则。特殊学生首先是活生生的人,其次才是有特殊需要的人。任何一个评估工具都不能全面而真实地评估出特殊学生的优势潜能和弱势领域。因此,我们主张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同伴等与特殊学生长期接触的人组成评估团队,通过教育观察的方法来分析判断特殊学生的生理状态、心理能力、学业基础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为课程与教学调整提供尽可能客观真实的评估依据。

二是遵循实施差异教学的原则。差异教学的观点源于因材施教思想,差异教学要求教师从分析学情出发,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初铺垫、课中反馈矫正等措施,优化教学起点,设计开放的、可选择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间的差距得到适当调适。在此过程中,不应人为地给学生贴标签,应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大化发展。这一价值追求与融合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并且更容易为教师和学生家长所接受。

三是遵循合理适宜调整的原则。课程与教学的调整涉及特殊学生在课程中的实质参与,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合理适宜调整要确保特殊学生能够与普通学生一样有效参与学校提供的各种课程与活动。教学策略的调整要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要以及因障碍造成的学习不利因素,对特殊学生进行学业评估时,要采取合理的评估方式,以便学生能够恰当准确地展示他们的真实能力和水平。

总之,“五四三”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模式既让特殊学生实际参与普通学校课程的程度有了明显改善,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又提高了普通学校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接受度。这是融合教育能够在普通学校全面展开的重要基础。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教研员)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4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