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助力高校立德树人

发布时间:2024-05-27 作者:陈彦辉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新征程上,高校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

    拓资源:深挖掘善转化,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元素。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伟大事业中。二是开展以“明德砺志、求知笃行”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学生修身养德,做一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德才兼备的人。三是开展以“和谐友爱、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进课堂:重传承求创新,建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素材融入课程建设。高校应立足课程,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学科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思政课程的教学契合点,摘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文献、文化资料、影视作品等教学资源,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和分析。二是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以学术研究拓展课程深度。高校应在课程研发中,着力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课堂。

近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组织学术骨干,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国发展经验国际阐释”“国际传播话语创新”三大方向开展科研攻关,承担了一系列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相关的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并启动了“多语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精品课程的研发与推广评估工作,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健全科教融汇机制,力争将最新的学术成果带到教学一线。

    建载体:重实践求实效,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赛事品牌。高校应高度重视活动赛事的育人功能,通过组织开展多样文化活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管理体系,为学生素质提升配备新“引擎”。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综合性竞赛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尝试利用先进技术和时代艺术语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理解和认同。广外高度重视以活动赛事为载体,厚植学生的文化底蕴。学生团队开发的项目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和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另一方面,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如古诗词诵读与阐释、文化遗址实地教学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与传承发展。

    强支撑:筑平台优环境,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心育人的保障体系。一是完善评价和督导机制。高校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纳入教育评价改革监测指标体系,并将其列入学校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引导师生大胆尝试实践。比如在易班平台上,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鼓励教师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视频公开课。二是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学科平台。高校应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从学科顶层设计层面,主动布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平台。广外整合多学科资源,组建了以中国语言文学等为主要依托的交叉学科——“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科,获批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三是文化育人和环境育人相融相促。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利用图书馆、档案馆等平台,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与研究,精心构筑人文环境。广外高度重视文化育人,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化元素的教学环境、文化景观、文化标识等,建设多语种信息平台,构建国际化的师生成长社区。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研究”[23AZD05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2CZW02]阶段性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7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