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曾言,“只有在小孩子身上,施以一种科学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科学上的天才……便不难使中国立刻科学化”。今天,我们应该给学生怎样的科学教育?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用三节课给出回答。
自然观察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启蒙
了解自然,观察自然,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学习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的重要课题。
自然笔记课程、二十四节气课程、太湖湿地植物研究课程,是学校自然观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记录、比对、研究。从蜘蛛网的精妙构造到树叶脉络的奇妙排列,从水培植物的作用到净水系统的构建,从节气现象到依照自然节律的生活规划……每一次新发现都是对好奇心的滋养。
学校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发了“万物笔记探自然”之“春意盎然”“夏天在哪里”“一叶知秋”“冬去何处”项目式的自然笔记,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体验、探索和研究,解决教师设计的任务问题,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文字、图画、音像、模型、标本等形式记录下来。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与大自然的联结,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自然的尊重,爱与美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滋养。
科学实验课:在丰饶的学习中生长
在科学课堂,学生们变身小小科学家,从简单的酸碱反应实验到复杂的电路搭建,每一步操作都严谨而充满乐趣。学校突出科学实验的重要地位,强调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让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知识在实践中生动起来。在科学课堂里,学生们分组实验、记录数据、讨论现象、得出结论。
在这里,课堂也是实验室。
众多领域的科学知识如果只局限于教材上的几个实验,显然是不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发了贴近儿童生活的科技课程“小科小豆玩科技”。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中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做一做,成为小小实验员与探究者。学校将校园打造成一个科学馆,在馆内嵌入智能机器人、VR体验机、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AI评测系统、智能讲解系统等,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科技体验。55个班级科技角陈设着各类科学类器材,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动手实验。
科创实践课:在梦想的召唤下前行
科技晨会、科创社团、校园科创节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校送给学生的科创实践课。
每周一次的科技晨会是学生们展示作品的重要平台,“自动桌面清理器”“自制游乐园”“空气动力小车”“多功能书包”等创意发明,展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在创新创造中生长。
立足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学校开设电子百拼、遥控滑翔机、车模、海模、创意编程、无人机、科学拓展、机器人等近30个科技创新社团,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校园科创节,学生们或独立发明,或团队协作,完成创新项目,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向未来进发。比如,有学生设计智能垃圾分类箱,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垃圾自动分类;有学生通过智能软件创建“错别字订正智能体”,解决了错别字“订正易,掌握难”的问题。
通过科创实践课,学生们逐渐认识到,科技不仅是改善生活的工具,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科学发明不仅需要强烈的好奇心、探求欲和想象力,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探究。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2日 第0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