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视觉正常的人,你体验过闭上双眼走路吗?这样走三两步也许没什么问题,但前行超过5步,人的方向感和视觉补偿(大脑短暂弥补视觉信息缺失的过程)便会完全失去,随之而来的是迅速扩大的恐惧感。
走尚且如此,跑自不待言。对很多人来说,跑步是一种生活方式,于盲人而言,尽情奔跑却是一种奢侈的体验。不过,在江西省吉安市,一群来自井冈山大学的师生,正努力帮当地盲人把这种体验融入生活。
带领更多盲人朋友走出家门
5月18日,第35个全国助残日,一大早,在吉安市的地标景观风雨廊桥旁,有一支两两携手奔跑的队伍,其中有青春洋溢的大学生、青年教师,更多的则是盲人。他们中许多人能轻松跑完5公里,有的还能跑完10公里甚至马拉松。
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是这群人最具辨识度的特征。如今,这个群体的名字“红五星助盲跑团”(以下简称“红五星”)已是当地一个广为人知的公益符号。
“带领更多盲人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跑向光明”是“红五星”发起者、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胡亮的初衷。
初识胡亮的人,大多很难相信这个外形高大帅气的“阳光大男孩”,其实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大学副教授,更难想象这是一个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也只有0.01的视力障碍人士。
由于父母都是盲人,胡亮对这个群体并不陌生。2008年和2018年两度出现的视网膜脱落,让自幼就高度近视的胡亮眼前事物成了“一团渐行渐暗的光影”,对一个颇具艺术天分、热爱与色彩打交道的美术系教师而言,这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消沉了一段时间后,胡亮开始通过跑步慢慢调整心态。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身心状态明显更好了,整个人都变得更积极。
“能不能带着更多盲人朋友一起跑步呢?”自己还淋着雨,胡亮却想帮别人撑伞。
2022年端午节前后,作为学院美术系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胡亮把支部20多名学生党员组织起来,提出了这个想法。学生们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当志愿者。来自社会的反响起初却不尽如人意——首场活动只有2名盲友参加。
师生们心中这把火一经点燃,就不会轻易熄灭。胡亮带着学生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市盲人协会和市残联发布题为《拉着我的手领你出家门》的倡议书,到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盲人推拿店挨个探访……时间一长,“红五星”被越来越多的盲友了解。
“有了志愿者当‘眼睛’,更放心‘看’外面的世界了。”盲人跑友钟隆军堪称跑团的“元老”,从第一期开始,几乎一次不落地参加活动。与他同行的盲友越来越多,从一两个人发展到200余人。
如同燎原的星火,成立3年的“红五星”如今已有3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累计陪跑5万多公里,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万小时。
既助人也育人
盲人跑友姚益民加入“红五星”后,身体强健了不少。但和他一样是盲人的妻子牛晓琴却不肯参加。
为了引导牛晓琴走出来,志愿者不厌其烦地反复上门做工作,牛晓琴终于愿意来体验助盲跑。此后,牛晓琴也开始像丈夫一样,每周都来参加活动,性格也开朗起来。志愿者们亲切地叫她“牛姐”。跟这些青春洋溢的大学生一起跑跑步聊聊天,也成了“牛姐”每周最期待的时刻。
在普通人看来,跑步是再简单不过的活动。但对盲人来说,这却是个复杂的运动。
盲人跑者想要安全地跑步,必须得有志愿者协助,两人靠着一根牵引绳,一起摆臂,一起迈腿,一起完成目标,经过大量、反复练习,直到一起跑起来。
这个过程中,志愿者看似是付出的一方,事实上同样获益良多。井冈山大学2022级学生刘艺说,自己加入“红五星”之初家人并不支持。“爸妈要我把时间和精力多放在学业上。但是,加入‘红五星’以后,我发现参加志愿服务带给我很多温暖,这些是我在课堂学习中体验不到的。”
从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志愿者们身上可以看到,“红五星”不断彰显出独特的育人价值。
胡亮和同事们欣喜地发现,在井冈山大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参加助盲跑活动之外的场合也自豪地穿着团队的文化衫,每年都有不少参加过“红五星”的学生把助盲融入自己的毕业设计甚至职业规划。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22级学生满鑫源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到3年里,胡亮见证了这个入学之初瘦弱、内向的男生,学会了如何与年龄、性格、经历等方面差异很大的陌生人打交道,进而又成长为“红五星”的负责人,如今组织各种活动井井有条,面对数百人发言时毫不怯场。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今后为之奋斗的方向:结合自己的专业,从事面向盲人的无障碍环境设计。
帮盲友打开“心中另一扇窗”
每周例跑一次,每月进行一次长跑拉练,每年组织参与徒步、出游、跑马拉松等主题活动。如今,“红五星”不仅形成了固定的活动制度,志愿者和视障朋友们开始跑向更远的地方,先后在各种马拉松赛事中收获600多枚奖牌。
几年扎实的工作做下来,这个团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胡亮个人也先后获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等荣誉。对这些,胡亮并不在意,但对拓展“红五星”的助盲公益服务,他和队友们却有着不小的“野心”。
视障人士的需求是多元的,他们也有诗和远方。胡亮结合自己美术专业上的积累,和团队推出了“口述影像——无障碍美育”项目。他们想通过将电影和经典画作转为语音信息,帮助视障人士满足艺术审美的精神需求,打开盲友心中的“另一扇窗”。
所谓“口述影像”,就是在影视节目原有配音或图片资料上增加语音描述,让盲友可以听到。
2023年9月,井冈山大学成立了江西首个高校无障碍发展研究中心,胡亮担任中心负责人。在学校和有关部门支持下,他和团队建起了一座“无障碍美育馆”。
“以前想都没想过,我们盲人也能‘看’电影。”在无障碍美育馆,经常能看到盲友的身影。坐在盲友身边的志愿者以“旁白描述”的方式,将电影中的画面信息传递给他们。
“闪闪红星,照亮我心!”每次助盲跑开始前,“红五星”的志愿者和盲友们都会一起高喊这句口号。胡亮和“红五星”团队的故事让人相信,只要心中有光,每个人都可以行动起来,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9日 第0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