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将“无作业日”变成“有意义日”

发布时间:2025-05-19 作者:舒仁彪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无作业日”对一线教师来说早已不陌生,作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已在多地进行普及。然而,常态化推进“无作业日”也面临活动设计、观念转变、资源整合等多重挑战。如何避免“无作业日”沦为“无意义日”?一些难题亟待破解。

  “无作业日”绝非简单的作业减量,而是回归教育生态本真的重要体现。它打破了书面作业的桎梏,让学生从机械、重复和无趣的作业中解脱出来,有效缓解了学业压力。同时,厘清了家校社职责,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笔者认为,“无作业日”长效落地,需要家校社多方协同发力。教育部门要强化政策引导与资源统筹,完善评价机制并加强宣传;学校要重视和规范作业管理,开发丰富多样的实践类课程,科学、合理设计活动指南。可结合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布置趣味体育作业,增强学生体质;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激发科学探索精神;鼓励亲子阅读和学习传统文化,增进亲子关系。家长要转变观念,指导孩子时间管理和自我规划;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开放特色场所,助力学生多元体验。

  “无作业日”不只是一次作业形态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革新。唯有各方协同,才能将“无作业日”变成“有意义日”,为学生带来一段尽享成长的美好时光。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教师)

  投稿邮箱:zgjybjcxw@163.com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9日 第0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