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肚子的构造是怎么样的呢?”带着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学生们佩戴上AR眼镜。“哇,牛真的有4个胃!”他们兴奋得手舞足蹈。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加深了对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理解。
这是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课堂改革的生动片段。“在数字技术高度渗透生活的时代,我们的学习环境理应跟上时代的脚步,我希望能在课堂上播下科创的种子。”中星小学校长林伟贞介绍,近年来,学校积极引入数字技术工具,打造广东省“名师课堂”网络学习应用空间,推动学校科创教育发展。
叼着飞盘的小狗、眼睛瞪圆的小猫……中星小学语文教师郭思绵设计了“萌宠合照我来秀”的课前学习任务。学生们将一张张趣味生动的照片,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增强了学习兴趣。
“‘古怪、贪玩’在文中是贬义词吗?”课堂上,郭思绵引导学生们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合作探究完成思维导图,体会“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写作练笔环节,学生们还积极上传作品,点赞互评……在她看来,资源库和网络学习空间给了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
“同学们爬白云山时,会选择阶梯还是斜坡线路?”中星小学科学教师李小红联系现实生活,设计真实教学情景,引入斜面作用的知识点。学生们在任务探究的驱动下,用木板、条形盒测力计、小车等工具材料进行实验,再将不同的实验数据填入网络学习空间;系统会自动生成直观可视的曲线图,学生们可以相互讨论实验结果。
“这些教学辅助软件改变了以往复杂、刻板的数据分析方式,将数据演变成曲线图,达到了可视化的效果。”李小红表示,学生们借助数字技术,更生动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推理结论,更能调动学生探讨、实验的积极性。
为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学校建设了创客空间。创客空间兼具开放实验室、社团活动室和科学室等功能,学校努力将其打造成让学生想法变成现实的“梦想实验室”。在科学教师指导下,学生陈韵瑄从生活问题出发,创作了“一种多功能智能隔尿垫”作品。这款智能隔尿垫能帮助检测家中婴儿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是否尿床,同时还兼具烘干等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照料孩子和老人。
“在教育教学中引入数字技术,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了出来。”林伟贞介绍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0日 第0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