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加强人工智能教育,这些省有新动作

发布时间:2025-05-22 作者:采写:本报记者 王琼 葛仁鑫 方梦宇 统稿:本报记者 李澈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综合消息 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推动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等数字化的变革。聚焦加强人工智能教育,连日来多省结合自身特点相继推出了相关方案。

  江苏 打造“AI+教育”改革新生态

  近日,江苏省发布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新生态。

  针对不同教育阶段,江苏制定了差异化改革措施和实施路径。

  其中,基础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聚力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样态。将启动研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导意见,分类指导并逐步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地方课程。

  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引导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变革。支持职业院校聚焦省域“1650”产业体系,校企共建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实践基地、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共同体,将人工智能核心技能融入专业课程,积极开发“岗位能力+人工智能能力”的模块化课程。

  高等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加强“人工智能+”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大力培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高校要依托优势学科、学科交叉中心、品牌专业等平台项目,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若干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集群。

  四川 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四川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提出到2027年,全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到2030年,在全省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四川明确,将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普及工程、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人工智能教育基础建设工程、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建设工程、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育工程、创建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工程和人工智能教育网链构建工程,搭建人工智能教育活动交流平台,遴选人工智能教育校外实践基地。

  课程资源方面,四川将研究制定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实施指南,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方面,四川将遴选高校、科研院所、电教技装、教研机构及高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分级组建人工智能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同时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培训机制,每年培训省级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500名,市、县级培训人工智能教育骨干教师2000名;四川还将积极联合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开设四川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人工智能教育专区,出台《四川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建设指南》,指导学校对现有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优化升级。

  安徽 搭建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安徽省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已面向全省30余所高校开放选用。该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安徽高峰学科和新兴产业,覆盖高等教育11个学科,提供2600分钟的优质课程资源,实现了人工智能与各学科、产业的深度融合。

  据悉,该课程由安徽省教育厅指导,安徽大学联合在皖高校和行业企业共同运营。课程由“1+M+N”体系构成,其中“1”为AI基础知识,“M”为“AI+学科”,“N”为“AI+产业”,以此将学科前沿理论、产业实践应用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既能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技术,又能培养学生的学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安徽省13所高校根据学科所长,深度参与课程建设。

  “学科引领”“产教融合”“一盘棋规划”等成为安徽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显著特征。如围绕“学科引领”,安徽在此课程体系中打造了跨学科融合课程矩阵,如“AI+学科”模块课程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13所高校的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1个优势学科大类,开发18个专题,共计164节、1925分钟的专题内容。

  在“产教融合”新路径探索中,该课程体系遵从“选用企业真实项目或前沿技术场景”宗旨,凸显产业导向性和实践价值。此外,安徽还设立了“安徽省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心”,形成“建用一体”的运营机制,持续推进课程资源迭代更新,不断扩大课程影响力和覆盖面,赋能安徽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采写:本报记者 王琼 葛仁鑫 方梦宇 统稿:本报记者 李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2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