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用心理关怀照亮学子备考路

发布时间:2025-05-26 作者:邱磊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最近,福建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做了大量习题,感觉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掌握,晚上睡不好。”“我已经很努力学习了,但成绩还是不理想。”“孩子最近学习静不下心,老是想玩手机。”这些声音背后,藏着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当“考试季”迫在眉睫,如何帮助学生迈过心理这道坎?

  由于家长、教师都不是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员,临考的专业心理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实施策略来看,福建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做法让人心头一暖:他们没有空讲大道理,或言不由衷地宽慰“别紧张,放轻松”,而是以“倾听、梳理、建议”之法,类似于医生的望闻问切,给学生以有效帮助。

  当然,心理关怀还不仅仅是专业机构的事。家长可以与之联手,学习一些实用而简单的知识、方法,走一条“改变自己,改变孩子”的路。他们的角色可从“成绩监管者”“生活监控者”转变为“情绪支持者”。避免不断追问“复习得怎么样”,而是表达“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在你身边”;避免无休止地怂恿刷题,而是在学习间隙提倡放松。这些态度和行为的转变都能降低孩子的心理负荷,缓解其焦灼不安的情绪。

  学校的作为空间或许更大。每每临考前,各种动员不断,可否将之与心理减压适配?诸如邀请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专业机构进校园,设立“心理放松日”“趣味减压活动”;改变环境布置,将刺激性标语改为“呼吸平稳比答题完美更重要”等成长型话语;调整时间安排,考前设立专门的1天为“放松日”……这些可以起到调慢节奏、舒缓身心的作用。

  从教师的角度说,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压力,方法多样,因人而异。一是带动全班合理宣泄。如倾诉、运动、吃美食、写日记、看电影等。允许每个人拥有“专属”的宣泄方式,尤为重要。二是多做积极暗示。大多数情况下,焦虑来源于不自信。教师可主动出击:逐个与学生谈心。在回忆曾经的成功经历中,给予肯定,以提振自信。三是专注当下。如无外力借助,如何缓解焦虑?最管用的就是停止想象,立即行动。把注意力凝聚于每门课、每道题而无暇他顾,焦虑就自然消散了。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6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