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买房的时候,我决然地把一间朝南的大房间作为书房,为的是安放那些流离失所的书和自己饱胀的阅读欲望。一本一本地上架,一架一架地装满,直到一面书墙巍然耸立,站在几百本书的背脊前,我便成了一个统帅三军的将领,所有的士兵向我致敬,这样的感觉真好!书房朝南,有光,有风,于是就叫南书房。
南书房是一个“豪奢”之地。我之读书,信奉“有趣的灵魂”也要有“漂亮的皮囊”。近年随着生活的稳定,陆续对藏书进行了淘选和升级,版本优中选优,装帧不厌其精,材质务求上乘。于是,一批“高大上”的书相继入藏南书房,如珍藏版的《辞源》、线装本的四大名著,又如布面精装的《资治通鉴》、重达几十斤的版画作品精选,再如珍藏版的作家全集、限量版的古典名著,等等。这些“颜值担当”各呈丰仪,又气质沉稳、淡定雅致、悦目怡情,让南书房的“殿堂”味道越来越浓。
皮囊漂亮,还需灵魂有趣,因此豪奢不仅在皮相,“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元典式著作也越来越多,牙口好的时候,啃一啃,很有嚼头,亦常有会意,欣然忘食。有这些大部头压阵,置身书房,让我不敢狂妄轻慢,“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且低头畏己知。
南书房是一处后花园。我生性不擅交际周旋,而世事喧嚣,利来利往,熙攘纷繁。为稻粱谋时不得不面对一些烦难与不堪,虽然可以用沉默来藏拙,但独处时面对自己,常常感到底气不足,只有躲进书房,去书页间寻找慰藉。一本本读过,如同花农一棵棵栽种,先搭起一道绿篱,再移来几丛嫩竹,围一圈蔷薇,栽数株芍药,不慕大繁华,但求花影重。假以时日,终于培植起些许葱茏繁盛的景象,可遮阴躲雨,可赏绿寻花,不断累积内心的丰盈,攒聚自在的气场和能量,去“对冲”门外的喧嚷。
南书房是一只茧。藏身其中,让我读懂了我,知己所长,更知己所短,知道自己资质平庸、无所依仗,只能耐下性子,于长处求,向宽处行。在南书房的阅读、思考与写作,让我渐渐地生出翅膀,不求破茧而出、羽化成蝶,但求自由自在、心在高处;在南书房的阅读、思考与写作,也让我知道阅无界,而行有止,知无涯,而生有涯。人到中年,精力衰退严重,生活愈发“碎片化”,于是更加珍惜每天能挤出一点儿时间,读到一段有识见、有情怀的文字的“茧中”生活。
房龄逾廿岁,书房已老,而阅读常青。愿有书可读,有情可寄,人书俱老。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8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