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夏长春)夏日炎炎,热浪翻腾。近日,重庆市气象台的“高温橙”(高温橙色预警Ⅱ级)高高挂起,山城仿佛置身巨大的蒸笼。为织密织牢夏季防溺水安全网,让“野泳”风险远离孩子,潼南区组织近1500名五年级和七年级学生,投入暑期基本生存能力“大练兵”——通过防溺水自救互救技能,织密暑期安全防护网。
潼南区职业教育中心操场上的7座长50米、宽30米的充气露天泳池波光粼粼。“蹬——夹!蹬——夹!”五年级的“小青蛙”们奋力划水,蹬踹出标准弧线。“太多溺水悲剧源于施救不当。”潼南区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李帅宾强调,“我们的目标是让潼南孩子小学毕业前都掌握这项‘保命技能’!”
“头抬起来!手臂用力划!”“对!就这样,保持住!”教练们目光如炬,紧盯着水中每一个奋力拼搏的小身影。初下水时,不少孩子动作僵硬,眉头紧锁,小手死死扒住池壁,不敢挪动分毫。教练们一遍遍耐心示范、分解动作。奇迹悄然发生:僵硬的手臂开始舒展,笨拙的划水渐成流畅的线条。
第一期学员家长王女士望着池中如鱼的孩子感慨:“从前见他近水就提心吊胆,现在懂自救还会救人,心里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泳池为何“搬”进操场?潼南区职业教育中心操场“身兼两职”,在学期中是职教中心运动场,暑假变身全区学生的“生存特训营”。李帅宾道出深意:“城区孩子学游泳的机会相对较多,但乡镇孩子可能从未下过水。自2018年起,我们坚持7年铺开生存训练,就是要破解这难题!”
参训要自掏腰包?政府来“撑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我们坚持自愿原则,家长申报。7天培训包吃住,总费用人均740元,其中家长承担480元,区财政大手笔补贴260元。核心就一条:不让经济负担绊住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机会。”
“随着室外游泳池项目的推广,越来越多学校也在尝试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潼南区教委主任蒋俊表示,“下一步,我们计划将一些急救技能训练融入学校常态化教学中,着力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25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