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要系统学习、理解这些重要论断,在思政课上讲好抗战故事,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肩负起时代使命。
讲好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思政课教师要讲好伟大抗战精神,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旗帜鲜明地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旗帜,成为抗战的民族先锋。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了《对日战争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勇敢战斗在抗战最前线,灵活运用伏击战、麻雀战、地雷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战略战术,有效牵制和歼灭了大量敌人,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中坚力量。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讲授有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内容时,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教学理念、课堂形态、工具应用等创新,旗帜鲜明地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更加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讲好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英雄故事
面对日本侵略者野蛮而凶残的侵略,全体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共赴国难,涌现出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等抗战英雄故事。这不仅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讲好伟大抗战精神的鲜活案例,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铸魂育人元素。
思政课教师要讲活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英雄故事,首先要确保故事叙事真实而准确,以翔实、清晰的历史细节生动还原历史场景,在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中真正把抗战英雄故事所体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讲入学生心中;其次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属性,有效融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主动挖掘红色教育基地中所展示的抗战英雄故事,打造立体化教学模式,教育引导学生在“两个课堂”中感悟伟大抗战精神,激发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最后要积极开展数智化教学,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采取场景重现、动态还原等方法,讲活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英雄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和信仰认同。
讲好国际社会广泛援助支持的逻辑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援助和支持。”国际社会的广泛援助支持,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有力地帮助了中国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也是讲好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内容。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只有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思政课教师要向学生讲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援助支持的核心,在于这是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援助支持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捍卫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也是人类和平事业。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讲透国际社会广泛援助支持的逻辑要义,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思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重大世界意义,弘扬正确二战史观,以史鉴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
(作者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31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