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企业课题练本领 真实场景育人才

发布时间:2025-08-02 作者:记者 欧媚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欧媚)最近,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甘萍在完成学校课程的同时,正着手准备一项关于超高速模数转换器的企业课题。今年9月秋季学期开学后,她将按照培养计划到中国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进行为期两年的企业实践。

  在入企实践前,李甘萍已经深入接触企业课题,不仅学习了企业导师发来的相关课题资料,同时在校企导师建议下选修了“微电子封装技术”等产教融合课程。“做超高速模数转换器需要用到封装的相关知识,也对我以后从事芯片设计的工作有帮助。”李甘萍说。

  李甘萍即将参与的这项企业课题来源于某国家级重点项目。像这样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攻关任务为载体的企业课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建立了千余项。从2022年起,中国电科以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为契机,建设工程硕博士培养企业课题库,将科研一线真实场景导入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深刻感受到,真实的科研场景、设备平台以及团队作战的过程体验是高校理论教学和基础科研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卓越工程师不可或缺的实践沃土。”中国电科党组副书记李守武说,企业课题库让青年学子经历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技术攻关、试验验证到成果落地的完整工程实践链条,解决了工程技术人才与科研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

  以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为例,中国电科首席专家付晓君介绍,芯片设计人才培养周期长、试错成本高,刚毕业的研究生设计经验不足,需要用两到三年时间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而且芯片流片(将设计好的集成电路布局转换成实际物理芯片的过程)一次至少几十万元,成本很高。

  “我们把课题拿出来给学生做,学生在毕业前已经有成功流片经验了,实际上把人才培养过程提前,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快独立承担任务。”付晓君说,在课题选择上,他会综合考虑课题周期、难度和创新性为学生匹配课题,实现人才培养和项目攻关的协同。

  同时,中国电科积极拓展企业课题库建设渠道。通过在研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向高校发布“揭榜挂帅”协同攻关课题、联合申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途径,中国电科为每名工程硕博士学生分配至少一个科研课题。

  要实现企业课题库“淬炼”卓越工程师的实效,关键在于校企协同。

  中国电科企业课题不是由企业一方决定,而是由导师、学生、学校、企业等多方主体协商认同。在招生环节,中国电科联合部分高校预先发布课题研究领域和方向;入企实践前,为每名学生制定专业实践计划,确定研究课题、技术路线、预期成果;入企实践后,根据课题进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动态调整实践计划。

  2024年,中国电科聚焦关键领域,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举办多场校企导师课题项目对接研讨会。“校企课题项目对接既加强了技术攻关合作,又把培养环节前移,与高校对齐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李守武说。

  此外,中国电科还坚持企业课题库建设与导师库建设统筹推进,建立647人的企业导师库,将选项目与选导师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接触到前沿项目、重大课题。

  3年来,中国电科工程硕博士联培人数、专业范围、合作高校等持续拓展。目前,中国电科入企联培学生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项目占比超过60%,涉及课题项目经费15亿元以上。首批入企实践学生中,有87%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出。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02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