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开展了“技能照亮前程”青少年职业技能体验活动,以“大师故事+实践操作”的模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工匠精神、探寻职业兴趣。
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需要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技能成才与技能报国的高远志向?首先,就要让他们近距离感受技能的独特魅力,打破对一些职业的刻板印象。例如,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作为2019年国家认定的新职业,代表着智能制造的前沿方向。青少年与这类“高精尖”技能近距离接触,能深切感受到,技能不是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而是具有科技含量的创造性活动。同样,在景泰蓝制作体验中,“点蓝”工序展示出这项技艺背后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当技能从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变为指尖的真实触感,青少年对职业的认知很可能从模糊走向清晰。
对青少年来说,技能报国从口号变为可以触摸的理想,还需要技能大师的精神引领。北京的这项活动,将技能大师邀请至现场,就是很好的做法。技能大师们在现场授课时,不仅传授操作技巧,还分享着自己投身技能事业的经历。他们中有人扎根航天制造一线数十年,用毫米级精度助力大国重器升空;有人坚守非遗工坊,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无论是操控机器人的“科技范儿”,还是捏制面点的“烟火气”,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断地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价值。这些故事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展示出大国工匠的人格魅力,还充分说明当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同向而行时,技能报国可以成为青春奋斗的内生动力。
让技能报国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需要持续搭建“体验—培养—成长”的平台。北京市此次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家门口的体验点”降低参与门槛,让青少年轻松接触多元技能;邀请技能大师面对面指导,用榜样力量激发兴趣;后续再以“技能照亮前程”项目化培训为抓手,营造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智能制造、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领域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社会对一些技能职业的偏见仍未完全消除。因此,要搭建更多的平台,引导家长逐步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技能的价值与魅力,进而投身技能成才、技能强国之路。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副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04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