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谢家湾学校丰都幸福小学老师与学生们课间交流。 学校供图
“以前为了读融智学校,全家想尽办法进城买房,现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了。”家住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的村民孙琳感慨。2024年,孙琳所在镇上的双路中学成为融智教育集团的一个校区,给附近村民的子女入学带来了红利。
这是重庆丰都近年来践行集团化办学的缩影。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丰都,教育一度深陷生源留住难、示范引领难、发展带动难、口碑提升难“四难”困境。
2022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提出“小财政也可办大教育”,将集团化办学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实施“战略共谋、校地共建、结对共享、校际共融”四大工程,坚持领导力量、资金拨付、土地使用、人员保障、政策支持“五个优先”,保证“一年引进一优质学校或战略合作伙伴”。
就在同年9月1日,重庆谢家湾学校丰都幸福小学迎来首批467名新生。丰都教育开启了“幸福时刻”。幸福小学积极融入谢家湾教育集团一体化发展格局,总校14人常驻丰都,全校教师均在总校驻校研修1—3个月,逐步形成现代化学校治理模型。
2023年3月14日,丰都县人民政府与重庆育才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就在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双方达成紧密型帮扶丰都中学合作协议。
对于谢家湾学校、重庆育才中学等县外标杆校,丰都赋予其独立的人事权、管理权、经济权、评价权、报告权五大“特权”。总校派驻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团队、教研组长为代表的教师团队,沿用总校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管理模式、课程体系等,着力打造特色优质引领型学校。
为做好丰都教育的顶层设计,2023年9月,丰都县与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签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聘请教育发展顾问,为全县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教研科研等提供方向引领、过程指导和资源支持。
如何让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域“动”起来?丰都探索全域教共体办学模式,分学段组建17个教育集团,每个集团按照“1+1+N”的体系构建,即1个县外的标杆校、1个县内的集团总校、N个县内的成员校,覆盖了全县所有的学校。
名校引领、开门引智、内生引力“三驾马车”同向发力,推进有机制、资金有保障、考核有办法、运行有闭环“四大体系”架梁立柱,全县联动、城乡互动,初步形成12年“家门口”优质教育体系,留丰就读人数比例从2020年的89.9%跃升至2024年的98.7%。
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丰都县的教育集团化走向迭代升级,实现“生态重塑”。一方面,丰都持续推进跨学段的纵向贯通集团化实践。以丰都中学、丰都二中、实验中学为龙头总校的幼小初高一体化办学集团,构建立体化的育人体系。
丰都二中通过“幼小初高”纵向一体化集团办学模式,突破了学段壁垒,构建贯通式育人体系。2025年,该校学生冯苏莉成功考入北京大学。“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依托集团‘育苗—培植—拔尖’贯通培养体系,冯苏莉在筑牢知识基础的同时,获得了贯穿学段的个性化成长路径支持。一体化集团办学核心优势,为农村娃多元成才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该生班主任周淑文向记者介绍。
另一方面,丰都集团化办学注重从“输血”帮扶到“造血”共生,既保持核心校的引领力,又激发成员校的创造力。丰都以集团为单元,建立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干部选用倾斜政策,支持集团内部教师轮岗“走教”,农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占比达到30%以上。建立“1+3+X”教研网格管理机制,实施集团成员学校捆绑考核,围绕综合管理、教师交流、教育科研等方面开展多维评价。
“经过集团办学的探索实践,全县教师综合素养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去年全市的教育满意度排名,丰都在全市43个单元中跃升31个位次,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信心百倍。”丰都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代海门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3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