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甘甜)近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青苗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江西省新干县麦㙦镇丘田村,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擂茶文化探源之旅。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感悟非遗智慧,用青春视角读懂文化传承。
“这擂茶钵啊,刻着客家人迁徙的年轮。”擂茶匠人轻抚着内壁布满细密纹路的陶钵,向围坐的学生讲述擂茶的前世今生。这种源自中原的古老饮品,随着客家先民的足迹在赣鄱大地生根发芽,逐渐演变为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功效的养生佳茗。当三尺青冈木擂棍在陶钵中划出优美弧线,芝麻、茶叶、陈皮在匠人指间化作翠绿茶浆,时空仿佛在此刻重叠——千年擂茶香,见证着农耕文明的智慧传承。
“力度要像春蚕啃食桑叶,节奏应如山泉轻叩石阶。”在匠人的手把手指导下,实践队员们化身“非遗体验官”。从挑选当季新茶的严谨眼光,到研磨时手腕悬垂的独特巧劲;从擂棍与陶钵碰撞的清脆声响,到茶香渐浓时的满室生春,每个细节都暗藏玄机。
实践队员翟博文擦着额头的汗珠笑着说:“原以为擂茶是力气活,没想到其实是一门‘手上芭蕾’!这200多下的反复研磨,磨出了我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7日 第0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