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阿妮尔)近日,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仿生机器人技术团队与企业紧密合作,研发“真空环境超洁净晶圆传送机械臂”,并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实现重要应用,突破了我国半导体设备制造的“卡脖子”问题,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真空环境超洁净晶圆传送机械臂”被称为半导体晶圆生产线的“神经中枢”,广泛应用于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决定芯片制造的精度与效率。该类设备长期被日美企业垄断,且被列入禁运产品目录,严重影响产业链安全。
机械系统采用集成化驱动与磁流体密封技术,解决了真空环境下的洁净度控制难题;基于国产操作系统构建的实时控制系统,实现纳秒级响应精度;创新研发的误差补偿算法,将机械臂重复定位精度控制在±0.05mm,水平方向振动降至0.2g,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历经多轮技术迭代,该成果已实现多项关键突破。
目前,该机械臂已成功导入多家行业标杆企业,在薄膜沉积、刻蚀等关键制程中稳定运行,设备工艺适配性获客户高度认可,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约1300万元。未来,团队将聚焦5G通信、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端应用领域,提供定制化传输解决方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7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