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体育外卖”需加强品控

发布时间:2025-08-29 作者:冯海宁 来源:中国教育报

  据媒体报道,这个暑假,“体育外卖”的授课方式正在一些城市兴起:不少青少年上体育培训班不用接送,家长们从手机上下单,教练带着器材上门,最近的场地可能就在自己家楼下。

  在全民健身热和体育中考改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加之“上门经济”的兴起,“体育外卖”应运而生。通常,“体育外卖”面向青少年及幼儿,提供体能培训、中考体育提分等方面的上门服务。这不仅给青少年及其家长带来便利,能按个人需求提供“一对一”课程,还给培训机构和体育教练带来新机遇。比如,过去一些体育培训机构要承担高昂的场地租赁费用,转型“体育外卖”后能节省不少成本;对部分体育教练而言,过去局限在培训机构工作,如今可以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然而,“体育外卖”背后的隐忧也不少。比如,上门教练是否具备专业资质,教练上门所带的运动器材是否质量合格,在青少年家附近选择的运动场地是否合适,培训过程及合同是否规范,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如果没有严格的把关,都可能影响孩子的训练效果和消费体验,甚至有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

  “体育外卖”行业需要良好的品控,才有长远发展的可能。相关平台要严格落实国家对课外体育培训的相关要求。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于2021年12月印发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规定执教人员应持有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等6种证书中的至少一种。因此,相关平台要对入驻机构和教练加强资质审核,把好质量关。针对上门体育服务灵活度高、课程质量难以监管等问题,相关平台还要探索更加系统性的管理方式来提高课程品质,比如定期上门巡课、与家长教练建立三方沟通模式、加强培训等。

  随着青少年群体运动热情的高涨,家长对“体育外卖”的需求也很可能越来越旺盛。目前,部分“体育外卖”尚处在野蛮生长状态。这需要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加强行业调研,针对性地完善监管机制,并加强行业发展指引,让“体育外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9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