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学校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讨。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打破小学与初中的教研壁垒,形成有效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辽宁省实验学校通过重构教研组织,探索出以“一体化教研管理机制”破题的实践路径,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高品质发展的空间。
随着九年一贯制和集团化办学的深入推进,学校面临的挑战愈发凸显:一是学段分割与行政化管理思维抑制教研活力;二是缺乏一至九年级学科育人的顶层设计和长程规划,教研易碎片化、浅表化。破题的关键在于跳出“行政化管理”思维,用专业逻辑重构教研体系。为此,我们站在现代学校治理的角度开启了升级教研组织的探索。
组织重构:从“分段作战”到“全链条协同”。我们以“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传承“崇尚学术”的文化基因,打破学段壁垒,构建了纵向面对一至九年级、横向面对集团各办学单位的“1会3部11室”一体化发展组织。学术委员会统筹决策,德育与学生发展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部、科研与教师发展部横向协同,语、数、英等11个学科教育研究室纵向贯通一至九年级,让教研真正从“教一课”转向“管九年”。
职能升级:从“单打独斗”到“跨域攻坚”。我们赋予教育研究室新的职能——厘清学科育人本质,整体规划课程和队伍发展,推进学教方式变革,开展基于素养发展的评价研究,探索整体育人规律。教育研究室的运行聚焦三大方面:一是常态教研推动“研教学评一体”。指导各备课组聚焦高质量教学,着力推动跨学段、跨学科和跨校区的衔接教研、联合教研。二是依托学校名师工作室,围绕改革痛点和难点开展攻关性教研。三是教科研一体化推进,以“1个学校核心课题+N个自组织课题+X个微项目研究”的科研模式,引导教师围绕作业设计、跨学科项目学习、衔接课程、单元整体教学等开展真研究,推动教研成果转化。
机制创新最关键的一步,是为学术组织“赋权”,推动学术走上前台。我们赋予其核心的专业决策话语权、发展规划权和专业指导权,并承担定期履职报告、接受民主评议、组织团队实践研究成果分享的责任。行政管理角色转变为服务与保障,确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种赋权,激发了学科领袖和学科骨干的责任感与教师专业自主的内生动力。“用研究的姿态做教育”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机制重构带来了显著的学校发展成效,教师队伍实现蝶变,教研成果落地开花。教师100%参加项目研究,58%的教师主持过省级以上课题,学校九年一贯课程育人成果在全省推广。回望变革之路,我们认为,核心在于相信专业的力量,依靠教师的主体性,当教师成长的活力被充分激发,才能为学校办学效能整体跃升提供持久的动力。
(作者系辽宁省实验学校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9日 第0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