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一次特别的教研:让AI以庄子的《逍遥游》为灵感进行创作。
教师们先向大模型发出了邀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结果,AI画出了一只雄鹰破浪而出——虽然气势磅礴,却完全不是庄子笔下那种奇幻的蜕变,它抓住了“鱼变鸟”的字面意思,却没能领会其中的哲学意境。
调整策略后,教师们尝试用生物演化的逻辑解释“鲲鹏之变”,甚至加入解剖学细节,希望AI能更准确地呈现。然而,AI依然执着地生成各种鹰隼,甚至出现了“会飞的鲸鱼”——既不是鱼,也不是鸟。这让我们想到庄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辩”:人类擅长联想和象征,而AI更依赖数据和规则。可见,要让AI真正“懂”我们的意思,光靠文字指令还不够。
教师们又换了一种方式——先给AI看一张真实的鲸鱼图片,再让它想象鲸鱼逐渐化作飞鸟的过程。经过37次调整,终于得到了一个相对满意的版本:巨浪中,鲲的身影若隐若现,最终化作翱翔的鹏鸟。
此次的教研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教育的深刻变革。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和“传声筒”,而要蜕变为更具创造力的教育引领者。教师要成为想象力的点燃者,就像在AI生成的众多图像中,帮助学生识别出庄子笔下那种超越现实的自由境界;教师要成为判断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学会在AI提供的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追问“哪个版本最能体现经典的本真意义”;教师更要成为共情力的示范者,用机器永远无法复制的教育温度,去感知每个学生独特的困惑与需求。在未来人机协同的发展中,教师的核心价值正是在于作出选择、创造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高新区信懋中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2日 第0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