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学生在包粽子。
②学生在荷塘抓鱼。
③春季插秧比赛,教师在示范插秧。
④学生和小狗哈哈在一起。 学校供图
春潮涌动,泥土芬芳。在幸福教育农场的百亩水田里,珠海市金湾区第一届“绿美春耕劳动技能大赛”正如火如荼地举行。300余名学生携手互助,闯过“春耕主题学科融合关卡”,踏入水田,合作测量、拉线、分秧、植苗……这是珠海市金湾区四季学校的劳动教育场景之一。
作为广东省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珠海市校家社协同育人示范点,四季学校与社区、家庭、企业等协同发力,打造数百亩的四季学校幸福教育农场(以下简称“四季农场”),研发了顺应四季节气、融通学科知识的“三阶四季农场教育课程”。学生在四季农场里耕读四季、研学自然,得到了全面发展。
校园里也有泥土芬芳
2022年5月,学校与政府、社区、高校及台创园农场研学基地等六十多家单位成立了校家社幸福教育共同体,建设了四季农场。农场由学校楼间农场、家庭阳台农场、社区田园农场三大主题空间构成,拥有四季动物园、四季果园、四季花园、四季菜园、四季药园、四季染园等六个功能分园,占地近300亩。
小狗哈哈是四季农场的吉祥物。一年半前,学生在校门口垃圾桶旁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它。兽医建议安乐死,孩子们却不同意,将它带回学校,喂药喂饭。三个月后,三条腿的哈哈竟奇迹般地奔跑起来,成为校园里最有生命力的风景。
校家社教育共同体因此捐建了四季动物园,小狗、小猪、小猫、小松鼠、小孔雀……20多种小动物陆续在学校里安了家。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妙趣横生,生机勃勃。
四季果园里,常年瓜果飘香。春园桃李桑葚,莲雾盏盏;夏园荔枝枇杷,樱桃圆圆;秋园石榴龙眼,木瓜遍地;冬园柑橘青枣,满树葡萄。学生在这里施肥育果,体验“枝枝叶叶青青好,攒攒簇簇圆圆小”的惬意;在这里剪枝嫁接,感受“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的喜悦。家长也走进校园,与孩子一起制作水果大餐,共享甜蜜温馨时光。
四季菜园里,流水曲径、绿野花香。学生们在水田区插秧养鱼,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甘苦;在蔬菜区翻土捉虫,体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趣味;在棚架区搭架挽藤,体悟“弱藤牵碧蒂,曲项恋黄花”的雅致。
四季药园按照二十四节气,分成12个种植区域,种植了柴胡、黄芪、艾草、当归等48种中草药材,门类齐全,是学生种药采药、制药用药、研究学习中医药文化的阵地。
四季染园,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大区域,分别种植了蔷薇、月季、柠檬、绿竹、鸢尾、板蓝、紫藤等能够提取植物色素的作物,学生在这里采根摘叶、染布制衣,学习传承非遗技艺。
泥土里长出的课程群
依托四季农场,学校建立了“基础学习课程为核心、拓展实践课程为辅翼、研究创造课程为驱动、四季时序课程为脉络”的四季劳动课程体系。
基础学习课程包括学科劳动课程和融合劳动课程。学校在依据二十四节气进行农业劳作的同时,创新开展学科融合,如语文课在果园采风创作,数学课在菜地测量计算收成,信息课在农田运用智慧编程软件实施田间管理。学生在这里整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高多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实践课程包括家庭劳动课程和社区劳动课程。学生和家长以四季为时序,在阳台种植蔬菜瓜果,探索优化家庭食谱;以社区田园农场为主阵地,地区兄弟学校学生、港澳姊妹学校学生、社会热心团体人士等相聚于此,开展春耕大赛、秋收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交流中学习成长。
研究创造课程包括非遗劳动课程和项目劳动课程,学生们自主选择项目,通过“百草中医堂”“布童印染坊”等数十个非遗社团课程的学习,传承民族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糯米的旅行”“家鱼的养殖”等50个项目研究课题中,春种秋收,学以致用,培养探究与创新能力。
汗水擦亮生命底色
四季更替中,学生成为劳动的全程参与者、生态的循环操作者。
春风送暖,学生们在农场忙碌起来:小心翼翼地定植番茄、辣椒等菜苗,播撒豆角、黄瓜种子;为桃树、梨树松土施肥,观察花苞;照料新生的羊羔、小兔。
夏日炎炎,菜园是主战场:学生们弯腰除草,为攀高的豆角黄瓜搭架,提水浇灌;果园里学习疏果,小心翼翼;为小动物添水剪毛、清理圈舍。每周他们定时将回收的果皮菜叶投入堆肥区,为冬季积累原料,为新学期播种打下基础。
金秋是收获季。学生们采收红彤彤的番茄、沉甸甸的茄子、饱满的玉米棒、压弯枝头的石榴等,他们将亲手种植的无公害蔬果运送到学校食堂,品味自己的劳动果实。
寒风起,农场转向资源循环再生。学生们将枯枝落叶、秸秆与食堂厨余垃圾按比例混合堆肥,监测温度、定期翻堆,观察物质转化。同时加固动物圈舍保暖,修剪果树枝条,种植耐寒蔬菜,收集动物粪便堆肥。整个农场几乎没有真正的“废弃物”。
四季农场就是一本立体教科书。四季更迭间,躬身实践中,学生们体验辛劳,懂得珍惜;汗水浇灌的不仅是作物,更是爱劳动、懂感恩、知节约、有担当的品格。
劳动催开五育融合之花
四季农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全程参与劳动的机会,更成为支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梦想田园。
牵手成长传递幸福,彰显“以劳树德”。依托四季农场的两百亩水稻田,学校承办了珠海市金湾区劳动技能大赛和插秧大赛。来自全区26所学校的代表队与来自香港、澳门、贵州的学生在田间地头相聚,脚踩祖国大地,割稻子煮米饭,做渔网捕鱼虾,摘黄瓜收白菜……体验劳动的艰辛,品味收获的喜悦,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田野里长见识,落实“以劳增智”。项目劳动课程中,全校学生提出了6000个驱动问题,成立200个项目组,立项50个研究项目,覆盖动物、果树、蔬菜、非遗、科技五大领域。以“一颗糯米的旅行”项目为例,学生历经372天的完整农事周期,插秧、除虫、割稻、舂米、打糍粑、糍粑宴……孩子们拍摄的《糯米的旅行》《粽香端午》等项目研究纪录片,记录了学生完整参与动植物的成长过程。他们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解锁自然奥秘,传承文化基因,搜肠刮肚破解难题,学科知识在劳动中转化为学科能力。
肩挑背扛晒黑变壮,实现“以劳强体”。在学校红砖茅草土味十足的四季小卖部的墙上,有一个四季招募榜,会定期发布四季农场的各种农活任务招募信息。比如“小满节气挖魔芋”的招募信息一发出来,瞬间就被家长们抢光。一到周六,家长和孩子们就会扛着锄头提着篮子冲进四季农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亲子农活忙,幸福不可估”!
按照语文课文《乡下人家》复刻的“农家小院”,挖土、扎钢筋、拖沙子、扛水泥、搬红砖、砌围墙、装窗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所有的建设都是学生全程参与、亲手打造的。
非遗在手中重生,践行“以劳育美”。学校成立了几十个专业社团,开展非遗劳动课程的学习。学校在中医非遗传承人的支持下,开设了中医课,研发了九年一贯制中医实践课程;建设中医药圃,种植了上百种中药材;打造中医教室,编写了配套的中医自学案。学生种药材、制中药、学医理、配药膳、点穴位、扎针灸、练八段锦,领略中医文化之美。
学校还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设“布童扎染坊”社团,在农场开辟了草木染园,种植了板蓝、柠檬等几十种染料植物。学生亲手种植、收获、萃取,染出藏青、明黄、桃红等色彩明丽的布匹,制作成衣服围巾、娃娃饰品等民族韵味浓郁的作品;学校还和中医社合作制作中药按摩锤,和泥艺社合作制作布花陶罐,和皮影戏艺人合作制作提线布偶……
戏剧是四季学校九年一贯制的必修课程,依托四季农场真实情境,师生创编了《农场之歌》《小狗哈哈重生记》《红色的考验》等系列话剧,斩获珠海市、广东省金奖,获得了全国少儿戏曲最高奖“小梅花奖”,呈现了语言艺术和红色精神之美。
劳动浸润着师生的心灵,四季学子收获幸福,也传递幸福。学校一年一度的幸福传递节,师生家长把自己辛勤劳动收获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和社团制作的衣服围巾、娃娃饰品等艺术作品拿出来义卖,吸引了大量幸福教育共同体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前来购买、捐款。多年来,学校向西藏、四川、甘肃、湖南等地的山村学校捐赠了价值几十万元的助学物资。今年5月,学校第三届幸福传递节募集的物资,携手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先生,一起送往红军长征翻越的大雪山夹金山下的雅安藏区学校。
(作者系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四季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6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