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扎根区域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17 作者:薛晋文 来源:中国教育报

  牢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是地方高校彰显办学特色、体现自身价值的立身之本和力量之源。近年来,吕梁学院积极面向“新材料”“新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深入探索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领域,主动投身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领域,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打造校地校企协同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晋西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精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布局学科专业建设。在特色专业群建设方面,学校优先发展人工智能、智能采矿工程和智慧矿山、机器人工程等专业,为晋西地区的煤化工产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优先支持食品营养与健康、文化产业与管理等乡村建设专业群发展,以高质量的学科专业建设促进老区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优先建设交叉学科专业群,在智能建造方向引入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人机交互等资源,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城乡建筑病害维保和黄河水害治理等领域,提升服务区域城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组建高水平团队和平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校成立理工大联盟协同创新中心,加强有组织的团队和平台建设,形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智能建造团队等10余个特色服务区域发展团队。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整合资源,有组织地布局和培育科技平台,新增平台建设由“自主申报”向“布局培育”转变。学校先后与央企中煤华润、保利物业及地方知名企业共建山西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现代产业学院、吕梁学院5G+智慧矿山产业学院等一批产业学院,并成立了13个地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为吕梁特色经济专业镇建设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

  培养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紧缺应用型人才。学校推行“双百”人才联动计划,一方面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地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去”,带领学生以技术攻关、课题合作、决策咨询等科技文化服务方式加强校地合作,积极开展“紧缺性”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了一支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较强设计研发能力的复合型师生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规模企业邀请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担任学术院长、特聘教授和教学名师,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践经验与能力的创新型毕业生。此外,学校大力扶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双创类学科竞赛团队,坚持开展“晋绥杯”学科竞赛,成立了“红火炬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团队”,将吕梁精神贯穿于实习实训和学科竞赛全过程,以红色文化赋能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勇创佳绩,近3年共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200余项。

  依托“三个文化”引领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学校提出“三个文化”特色育人理念,即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铸魂育人实践与探索,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探索地方高校引领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学校先后成立了黄河东岸文化传承和研究中心,面向全校开设面塑、雕刻、皮影等非遗文化传承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意识,为区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培育后备力量。在革命文化弘扬方面,学校将吕梁精神和晋绥文化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晋绥学”学术概念,组建晋绥学研究院,率先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的先行实践地和重要示范地,建成了国内首家百年吕梁精神教育展馆和培根铸魂研学基地,成立了面向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晋绥剧社。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方面,学校根据吕梁经济社会的发展导向,依托机器人团队、航模团队和数学建模等团队,传承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实践全过程,为区域社会的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补足精神之钙。

  (作者系吕梁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7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