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创课,才能打破教学贫困。”创课,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更是将教育扎根于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建构知识的育人过程。
我所在的班级有一片小小的种植园,今年春天,园里的油菜花热烈开放。我决定以油菜花为媒,设计一堂融合种植、观察、制作与反思的劳动教育课。
课程从共读绘本《一起去看油菜花》开始。绘本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油菜花田跃然纸上,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画面给孩子们带来美妙的视觉和心灵体验。他们被绘本中的油菜花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观察班级种植园里的油菜花。
看着孩子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我提议带他们去种植园里亲眼观察油菜花。我告诉他们,不仅要观察油菜花的美丽外表,还要仔细观察油菜的构造,包括根、茎、叶、花、蕊等部分,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这不仅是一次科学观察,更是劳动教育中“认识劳动对象”的重要一环。
在孩子们兴趣正浓时,我提出了新的任务——以油菜花为材料,开展“植物敲染”。敲染是一项传统手工艺,通过敲打植物使其汁液自然拓印在布料或纸上,整个过程充满动手乐趣与自然之美。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孩子们时,孩子们好奇地问我:“老师,什么是敲染呀?”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把孩子们带回教室,引导他们通过图片、视频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孩子们很快理解了敲染的原理,对敲染充满了期待。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找敲染的工具。没过多久,工具找齐了,油菜花也准备好了。我们开始动手操作,孩子们兴奋不已,挥动着手中的小锤子,尽情地敲打着油菜花和其他植物,享受着敲染带来的乐趣。
然而,在敲染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一帆风顺。小可同学选择了一朵自认为最好看的油菜花进行敲染。可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她看着身边的小朋友都敲染出了美丽的作品,一下子哭了起来。我赶忙走到她身边,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她说:“劳动本身就是一个试错与进步的过程,我们再试一次。”在我的鼓励下,小可擦干眼泪,重新选择花材,耐心调整布局,最终完成了一幅满意的作品。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溜走,很快,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虽然有的作品看上去不是那么完美,但都是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看着这些作品,我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课程的最后环节是展示与评价。孩子们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过程中的困难与收获。几个平时不太善于发言的孩子也都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过程,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这次敲染活动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圆满结束,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亲手制作的作品,更在劳动中理解了自然规律、锻炼了耐心与协作能力,体会到创造的价值与乐趣。劳动教育,就这样在敲染课上真实地发生、生长。
(作者单位:四川天府新区第八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4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