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郑州大学志愿者为大赛提供暖心服务

赛场内外的青春身影

发布时间:2025-10-17 作者:本报记者 张利军 林焕新 欧媚 通讯员 杨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志愿者都特别热情!”“一场温暖专业的大赛!”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在郑州大学圆满落下帷幕,赛事志愿者也赢得了与会者们的交口称赞。本届大赛总决赛共入围项目4720个,面对庞大的赛事规模与多元的服务需求,郑州大学的青年志愿者用耐心与细心织密服务网络。

  天刚微亮,接待组已分驻火车站、机场及住宿点,举牌引导参赛师生;校园主要路口与场馆入口处,点位组以规范手势和微笑指引,帮来宾快速熟悉环境;赛场内,竞赛组协助评委整理评分资料,为选手提供设备调试、计时提醒服务,保障各赛道顺畅运转;国际组用流畅的外语解读赛事规则、传递日程安排,为国际赛道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安检组有条不紊核查证件、引导安检流程;作为赛事“后勤中枢”的志愿者组坚守岗位,20个志愿服务点位均备齐一次性雨衣、饮用水、校园地图等物资,确保需求能随时得到响应。

  从容有序的服务背后,离不开科学筹备。郑州大学依托全校4.4万名注册志愿者资源,结合赛事实际需求组建志愿者队伍,确保人岗精准适配。校团委牵头成立专项小组,统筹招募、培训与配岗工作。培训采用“通用+专项”模式:通用培训覆盖赛会知识、通用技能等板块;专项培训精准匹配岗位需求,比如国际组强化跨文化交流及国际赛事服务礼仪,资源对接组培训会务接待与沟通技巧。从2次集训到3场演练,安检组教师志愿者魏伟带领志愿者反复模拟“忘带证件”“道具超重”等突发场景。

  志愿者们的暖心服务让参赛选手印象深刻。香港中文大学季军项目负责人王本善因突发高烧险些迟到,志愿者伸出援手,一路护送其顺利抵达赛场;南京理工大学季军项目负责人高翔宇因路途远向志愿者求助,借用电动车,得以及时赶往赛场。

  “今年是郑州大学的创新突破年。这场大赛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创新培育课’。”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利国表示,未来,全校师生将以大赛精神为指引,把在志愿服务中习得的协作力、攻坚力转化为创新动能,在学科钻研、竞赛突破、实践探索中敢闯会创,用青春笔触书写创新答卷,让创新活力在郑大校园持续涌动。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7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