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江苏南京让绿茵场成为育人沃土——

“苏超”里的南京校园力量

发布时间:2025-10-18 作者:通讯员 杨潇 冯杨 王晓燕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学生在足球赛场上奔驰。学校供图

  近日,“苏超”联赛南京队主场对阵徐州队。赛前,150名来自江苏省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学生,以一场激情澎湃的《火力全开》足球展示点燃全场。参与演出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学生李乐城激动地说:“能在‘苏超’赛场上表演意义非凡,希望将来我也能成为‘城市英雄’!”

  “苏超”积分榜上,南京队位居第二。令人欣喜的是,出征“苏超”的50名球员中,有22名球员出自南京校园足球培养体系。“多年来,全市各校培养出了一批批出色的足球少年,为‘苏超’贡献了南京校园力量。”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校园到赛场的跨越,是南京师生与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1999年,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率先将校园足球作为特色发展方向,成为南京校园足球工作的起点。2013年,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4个级别的校园足球联赛;2024年,又在全省率先推进校园足球改革。“我们始终秉承‘小足球、大教育’的综合育人理念,让更多学生通过足球收获成长。”该负责人说。

  为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南京市出台《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星级认定办法》。近5年来,全市新建、扩建运动场地133.3万平方米,新建约180个校园足球场地。此外,南京每年投入近100万元,为该市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35万名师生购买市级校园足球专项保险,解除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如今,全市近20万名学生常年参加校园足球竞赛活动。

  在南京市铁心桥小学操场上,“苏超”南京队球员陈运涵正带领学生训练。“得益于南京校园足球培养体系,我从雨花台中学走向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2023年,陈运涵成为铁心桥小学专职足球教练,“当我带着学生们训练时,仿佛看到了当年在赛场上奔跑的自己。”

  “苏超”第九轮,南京队球员戈伟助力南京队逆转比分、赢得比赛。2003年,刚进入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他第一次拿起足球时,学校助理教练曹晨对他说:“慢慢来,足球会给你答案。”这句话成为他拼搏赛场的不竭动力。“足球是‘以体育人’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意志塑造有积极影响。”南京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卢普新表示。

  聚焦“小足球、大教育”综合育人理念,各校不断深挖内涵、凝练特色,让孩子们通过足球收获不一样的成长体验。在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每名学生都拥有定制足球和球衣。作为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该校坚持“班班有球队、月月有赛事”,全校半数以上学生上场参赛。

  雨花台中学以校园足球为中心,构建学科融合、足球文化、运动实践三大类课程体系。“南京对战徐州的这场比赛,首发阵容里有3名我校毕业生,这不仅是他们成长的勋章,更是学校深耕校园足球、坚持‘五育’并举的成果体现。”该校党委书记赵光辉说。

  为培养更多优秀足球人才,南京市教育、体育部门建立市级校园足球体教融合系统培养体系。目前已构建起以“校长杯”“校际杯”“区长杯”“市长杯”四级联赛体系为核心,结合精英杯、青训中心联赛等高水平赛事的市级校园足球杯赛活动体系。同时创新推出“升降级”的“南京市校园足球周末联赛”,计划两年内覆盖全市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024年5月,江苏青年女足获得首届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冠军,其中5名球员来自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在2024“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职组、高职组)中,南京一举包揽所有组别冠军,实现全满贯。在2025“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南京22支学校代表队参赛,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获小学男子甲组冠军。

  南京先后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并在今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地区”名单,成为江苏在足球领域唯一“三挂牌”的城市。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8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