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简况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是基础教育强区,有“学在樊城”之美誉。全区现有公办中小学(含教学点)、幼儿园(含分园)共计102所,在校学生近9万人。
2022年4月,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全面启动了以“体育+心理”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体育从单纯“强身健体”向“身心共育”深度转型,由此构建起“全学段贯通、全场景渗透、全人群联动”的“以体育心”新生态。
创新载体建设,筑牢身心共育根基
樊城区以“刚性要求+特色创新”双轨并行,构建立体化心育载体。
强化体育刚性要求,设置身心发展红线。樊城区要求各学校一至二年级每周至少开设4节体育课,三至九年级每周至少开设3节体育课,探索“健康知识(含心理健康)+基本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协调)+专项运动技能(培养专注与毅力)”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将情绪调节、团队协作、抗挫折能力培养融入日常教学。
构建“基础+特色”体系,开发阳光大课间。全区构建“1+1+X”学校体育片区发展模式,将各学校科学划分为武术、操类、轮滑、舞龙舞狮、竹竿舞等10个体育特色片区。鼓励各校在必选一项三大球项目作为基础的同时,自主拓展若干特色项目。
组织“兴趣+专长”发展架构,开设体育兴趣社团。樊城区要求每校至少设立3个基础性体育社团,确保全体学生参与基础运动,同时鼓励各校结合特色开发社团。
强化资源保障,夯实心育融合支撑
樊城区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投入4.6亿余元为城区学校扩容,释放了2.9万平方米学生活动场地。在乡镇,投入1170万元实施“乡村运动场焕新计划”,改造10所农村学校场地。在此基础上还纵向开发楼顶运动场、横向拓展边角地块、立体利用廊道,为师生提供愉悦身心的物理空间。
近3年来,樊城区扩招了147名体育教师,并通过师徒结对、同课异构等活动,特别强化体育教师在运动中观察学生情绪、运用体育活动进行团队心理建设、抗挫折教育等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支既懂体育也懂心理的教师队伍。
樊城区一方面争取体育行政部门支持,为乡镇学校配置器材,为城区学校开设“校园运动场馆绿色通道”、免费开放校外专业场地;另一方面,通过与校外体育俱乐部合作,定制特色课程,选派专业教练进校。如诸葛亮中学将体育课“搬”到专业网球馆,大庆路小学带学生到汉江桨板训练基地学习。
樊城区还构建了年级、校级、区级三级竞赛制度,形成“月月有比赛、年年有联赛”常态化生态。每年体育节期间,全区一半以上学生参与赛事。“以赛促练、以赛激趣、以赛砺心”的做法,使体育赛事不仅比拼技能,更成为培育团队精神、锤炼心理韧性、学习管理竞争压力、体验成功与挫折的“心理成长课堂”。
深化多元拓展,构建阳光全环境生态
现在,让体育成为“培育终身运动习惯、涵养积极心态、激发家庭与社会阳光能量”的全环境育人引擎,又成为樊城区以创新思维推动体育教育向全龄化延伸的工作思路。
在幼儿园实行“户外两小时”行动的同时,樊城区制定《家庭体育指导手册》,分学段明确亲子运动项目库,如低年级趣味跳绳、亲子瑜伽——增进亲子情感联结,中年级篮球绕杆、家庭挑战赛——培养合作与适度竞争,高年级耐力跑、拓展游戏——锻炼毅力与团队精神,并配套安全要点及强度建议。通过家校联系册、线上平台推送等为家长提供指导。
樊城区成立了10支教职工体育队,鼓励教师全员参与体育运动。全区推广教职工练习“八段锦”等传统项目,有效改善教师健康状况、缓解工作压力。教师群体在体育锻炼中展现出的积极状态、阳光笑容和坚持精神,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7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