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云南省陆良县中枢小学:“五化”模式给梦想装上“科技翅膀”

发布时间:2025-11-06 作者:王石兵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2025年“光格信息杯”光电射击系列赛(全国春季网络赛)上,云南省陆良县中枢小学团体组获得了全国第六名的好成绩,而在2024年全国秋季网络赛中,中枢小学还斩获团体总分前三的好成绩,学生牛艺锦和张嘉芮分别获得U-14女子10米光电手枪立姿冠军和第四名。这些亮眼成绩正是该校深耕科技教育结出的硕果。

作为一所县域小学,中枢小学近年来通过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让科技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强引擎”,先后培养市级以上科技特长生87名,获评“曲靖市科普示范学校”。

走进中枢小学,科技元素随处可见:无人机编队飞行、机器人编程组装、天文观测等特色项目已成为学生探索科学的“第二课堂”。光电射击作为科技与体育结合的创新项目,已培养多名省级选手。无人机与机器人项目同样表现突出,在市级竞赛中屡获佳绩。

“我们坚持‘做中学、赛中练’,将学生兴趣转化为核心素养。”校长杜其洪介绍,为保障科技项目落地,学校投入200余万元建成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及12个科技社团活动室,配备无人机、机器人等专业器材200余套,为学生提供了从“想尝试”到“能实践”的全链条保障。

“为什么花朵会呈现不同颜色?”“无人机如何实现精准避障?”在中枢小学的课堂上,这样的探究式提问已成常态。学校以“五化”培养模式为抓手,将科学素养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中枢小学以国家课程为根基、校本课程为延伸,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同时推动学科渗透,强化实验探究与逻辑思维训练,形成覆盖全学段、多层次的科技教育课程网络。学校还建成了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目前,学校配备11名专职科普辅导员、89名学科兼职辅导员;聘请县科协主席、古生物化石专家等7名校外专家组成指导团队,常态化开展课题研究与项目指导。

天文观测基地是学生探索宇宙的“窗口”。基地配备专业望远镜和天象演示系统,每当流星雨、日食等天文现象出现,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观测记录。“通过亲手操作望远镜,我不仅认识了猎户座、大熊座,更理解了‘宇宙浩瀚’的真正含义。”参加过天文社团的学生激动地说。

在整合校内硬件资源与校外社会资源方面,学校多途径打造“课堂+实验室+基地”多场景实践阵地,在校内建成科学实验室、机器人工作室、天文观测台等12类功能室,配备各类器材200余套。在校外,与科技馆、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年均开展研学活动30余场次,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实践能力。

学校连续24年举办科技节,形成“小发明竞赛+科普展览+亲子活动”品牌项目;开设8个科技社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邀请家长担任科技竞赛评委、参与“科普进家庭”活动,发放科普读物500余册;与县科协合作开展专家讲座、科技志愿服务,引入社会资源支持课程开发与设备升级,形成了“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科技教育生态。(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特约通讯员 王石兵)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