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创新机制、激发潜能,四川眉山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诗书城里育良师

发布时间:2025-11-08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戎玮祎 记者 陈朝和 特约通讯员 王水东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任务驱动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要放手让学生去找方法”……翻开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致远学校校长沈露红的听课笔记,上面记满了课堂的亮点与不足。自2022年担任校长以来,沈露红坚持每天“推门听课”,在常态教学中捕捉真问题,为每位教师找准成长的方向。这样的场景,不限于致远学校。

  作为“千载诗书城”,眉山深知教师乃“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眉山市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创新举措激发教师潜能,在诗书城里走出一条育师之路。

  1

  流动中成长

  从“学校人”变“学区人”

  “让农村孩子们了解美,引导他们在艺术的氛围里创作,这是美术教育的意义所在。”洪雅县致远学校美术教师廖群刚刚结束了她在田锡小学校的走教工作。

  通过骨干教师走教“补弱援缺”为薄弱学校“输血”,得益于洪雅县的学区制改革。2021年以来,针对城乡学校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洪雅县划分出江北、江南、柳江3个学区,并设领航学校。

  致远学校是江南学区小学部的领航学校,也是唯一一所城区学校,至今已选派了10名教师参与走教工作。各学区还建立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制度,目前已有200余名农村教师参与进来。

  城乡教师流动带动了教育资源互补,同时,学区内分学科建立起的“大教研组”也让教师专业能力得以快速提高。以江南学区为例,“大教研组”每学期都会举办教师素养大赛,具体形式包括盲备课、盲编题等。“这些都要求教师独立完成,在这种磨炼下,教师才能够快速成长。”沈露红说。

  教师最关心什么?洪雅县实验中学英语教师刘睿,因为工作调动等原因,迟迟未能评上职称。2023年,借助学区内部职称指标统筹,他成功获评一级教师。“学区内统一评聘,真正解决了教师的心之所困。”刘睿说。至今洪雅县已统筹25个职称评聘指标,让教师真正从“学校人”变为“学区人”。

  据介绍,眉山全市已推进25个学区52所中心学校引领区域共同体,依托学区落实教师有序交流轮岗。丹棱县端淑小学学区申报的课题“学区制管理背景下区域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实践”,荣获省级立项。

  2

  探索中改变

  寻找教师成长“新航道”

  “‘跨学段教研’其实就是‘向下接,向上看’。”眉山中学百坡分校英语教师罗琴说,“这种教研方式改变了教师的固有观念,过去小初高教师各自备课,不注重知识点的衔接,这可能会让教师的教学理念停留在原地。”

  罗琴提到的“跨学段教研”平台,是眉山中学教育集团的创新之举。今年5月以来,眉山中学、眉山中学百坡分校以及眉山中学附属学校共同组成了眉山中学教育集团,这让贯通学段的教学成为可能。

  如今,在罗琴的英语课堂中,情境教学法已被熟练运用,“这是我在教研过程中学到的,我看到高中教师经常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引入,有利于知识点的自然渗透。”

  “集团内部的小初高教师,围绕学科衔接中的共同核心知识点,每月开展两次联合教研活动。”眉山中学党委书记邹义平介绍,新学期以来集团加快推进课程管理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落地,在眉山市率先开展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

  借助教育集团资源,眉山市实现了常态化跨学段集体备课,开展联合教研100余场,同时还开展师资轮训、影子研修等培训,建立优秀教师动态数据库,为教师队伍成长注入动力。

  除此之外,眉山市持续探索激发教师潜能的新举措。今年起,该市建立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后备人才库,遴选优秀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培养,选拔标准涵盖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廉政知识以及体质健康等多个方面,书记、校长的培养与选拔变为了系统化的“常态育苗”。

  3

  磨砺中守护

  打造教师的“心安之处”

  “末位述职的目的并非让我们难堪,而是鞭策与激励。”因学校教学质量落后,洪雅县余坪镇中心小学校长余波曾在全县校长会上作末位述职。随后,学校通过“抓教师”“抓制度”等措施奋起直追,如今在全县排名提高了10个位次。

  余波经历的这种“鞭策”,并非个案。近年来,眉山市严格落实教师管理,全市遵循“能上庸下”,建立起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制度,实行校长任期制并推进教师交流轮岗。三年来,已有2400余名专任教师参与进来。

  “管”的举措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划出“警戒线”,“爱”的行动则为教师打造教学的“心安之处”。眉山在全市层面落实教师减负清单制和审核制,全面取消非教育部门对开展活动学校的考核或排名。近三年,减少进校园活动10余项,整合进校园活动20余项,让教师回归教育本质。

  自2024年开始,东坡区齐通小学坚持“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合并开”,原来每周一次的教师会,精简后变为每月召开1—2次,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教师。

  面对齐通小学青年教师多这一特点,学校优化了备课方式,通过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备课的方式,形成统一的共性电子教案,教师在此基础上共同备课,减轻备课负担。

  除此之外,该校党总支书记周琴认准了一条:“教师能跳多高,学校就搭多高的台子。”英语教师颜娟自2022年来到齐通小学,在学校的支持下,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学校教学氛围好,对青年教师关爱有加。”颜娟说。

  “好的教育需要好的教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激发教师潜能,锻造一支‘人格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业绩斐然’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强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8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