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生活中最温柔的部分

发布时间:2017-10-11 作者:□ 韩宗敏 来源:中国教师报

诗歌是让人莫名感动的东西。漫长的村路,寂寞的独行;清澈的流水,一望无际的水田;夕阳,长桥,蜻蜓……这些都是我与诗歌最天然的接触。

学生时代,我读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许多篇目都能背诵;后来,学会了上网,与人彻夜不眠地写对联、谈诗词。在朋友的影响下,我很快学会了格律,喜欢上了律诗——律诗的那份端庄和凝重太动人了。我学写的第一首五律是《临溪偶作》:“闲对清溪久,无言思酒琴。荷摇风浅淡,柳动影浓深。燕雀知秋意,楼台会此心。难开千里目,斜日隐高林。”这首诗一直没舍得丢掉,因为它表达了我当时的情绪,也得到许多朋友的鼓励。

在课堂上,我一直尝试指导学生写对联,但只是配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偶一为之。比如,讲《项羽之死》时写过“垓下风高悲末路;乌江水冷葬英魂”,讲《奇妙的汉字》时写过“横连万里域;竖贯五千年”。我也与学生一起结合学校的具体活动创作对联,比如春联“千里之途恒念远;一年之计更惜春”,高考考场对联“雏鸟试清声,母校三年滋雨露;大鹏思远举,人间六月借长风”。对联导入确实为课堂增辉生色,与学生一起创作的有趣场景也留在我们共同的记忆里。

真正指导学生创作诗词是源于《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学。小说中宝黛初逢那段文字明显触动了学生敏感的神经,纯美的氛围正是触发诗情的最好媒介。恰好,文中有宝玉的“西江月”二词,我便给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西江月”的词谱,并选了十几首“西江月”词让学生读。之后,便要求学生开始创作,内容是描写宝黛初会。

这次活动收获颇丰,不只有作品本身,更有我对诗词教学的信心。后来,我和同事又组织了几次集体创作活动,在一次春游中,我在全年级开展古诗词征集,主题是“春风十里少年行”。诗词有天然的魅力,何况还有春天的美景和青春的生命相互感发,学生的诗词创作精彩纷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学生用“共赋诗词问仄平”来描写春游途中推敲的情景,充满童真童趣。

集体互动可以多种多样。有次,一个学生写了“独立疏窗下,遥星望愈多”,但无力续写下去。这两个句子留给后文发挥的空间较大,我便组织学生集体续写。于是,奇思妙想纷纷涌现——“独立疏窗下,遥星望愈多。难得霾雾散,朗朗阅清波。”“独立疏窗下,遥星望愈多。何人敲月碎,玉屑散成河。” “独立疏窗下,遥星望愈多。光年空叹远,触手隔银河。”

怎样写好诗词呢?我想,一是要从观察自然入手,二是要从学习别人作品入手。我给学生选编的诗词有古人的作品,也有今人的作品,“不薄今人爱古人”。古人的作品学其在遣词造句、意境创设方面的高妙之处,今人的作品则让学生在模仿时更容易找到切入点。

我曾经这样给学生表达学习诗词创作的意义:“诗词创作能使你的语言更典雅,更生动,更有概括力和逻辑性,能直接影响你的作文水平,从而影响高考成绩。”有些惭愧,许多学生最初是被“提高高考成绩”的诱饵“忽悠”来写诗的,但他们却在创作实践中逐步发现诗词的魅力,从此欲罢不能。

诗,人人可为。如果说“富润屋,德润身”,那么诗则是润心的,它让我们的心灵呈现饱满的生命状态,即使不能收获什么,我们也渴望那份播种的快乐。诗词,是我们生活中最温柔的部分。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10月11日第16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