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新闻,让我越活越健康

□ 汪正玺

发布时间:2017-11-22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年的一线英语教学,10年的教育新闻写作……让我从平淡走向精彩。

我出生在湖北省鹤峰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1986年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中考取得全县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适逢当年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招生政策改革,毕业生体检合格方可填报志愿,我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疾病,求学生涯就此止步。几度悲观、几度失望时,母校聘我为代课教师。那年我15岁,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让我觉得一切是那么陌生。

我在母校一干就是11年。2001年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往镇中心学校任教,这期间做了两次大手术。2008年,我谨遵医嘱离开三尺讲台,学校安排我从事后勤服务工作。闲暇之余,我慢慢走上了教育新闻写作之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从教20年的英语教师,突然转行写新闻,其艰难与窘状可想而知。起初,我分不清何为“消息”、何为“通讯”,文笔生硬,空话、套话连篇,内容也常常是东拼西凑。其间,我给各类报刊投过稿,结果当然是“石沉大海”。2012年4月11日,一个让我无法忘记的日子,原创教育通讯《常到“家”看看》在《中国教师报》刊发。同年9月,我很荣幸受邀参加由《中国教师报》在湖北省襄阳市举办的全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并受聘为特约通讯员。

从此,我爱上了教育新闻写作,一发不可收拾。每天翻看各类党报党刊及教育报刊,在网上学习新闻写作知识,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了工作的需要,我添置了一部“摄录一体”的摄像机。

作品在各类报刊网站及电视台等媒体频现,给我动力,增我信心。哪里有新闻、哪里有故事,我就走向哪里。

2013年大年初一,到我家乡景点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我听同事说“外国人也来了”,觉得这是紧扣“旅游发展”的好新闻,连忙骑上摩托车赶往景点,4个小时4次上山、下山,丝毫没感觉到身体吃不消,反而为拍到“外国游客到此一游”的照片兴奋不已。后来,这张新闻图片被报纸采用。虽然采写新闻的过程又苦又累,但看到自己的作品刊发出来,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2014年,我调到县教育局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到了局机关,信息量增多,视野变开阔,新闻宣传自然提升一个档次,我凭借多年新闻写作的功底,撰写办公文秘材料轻车熟路。

教育新闻难做,这是新闻界的共识;教育无新闻,也是同行常说的话。其实,在我看来,学校就是生产新闻的地方,只要保持对事件的高度敏感,就可以从平常的教育现象中发现新闻线索。

2015年,我陪同武汉一公益团体到偏远高寒的五里乡潼泉小学开展捐赠活动。到了学校,我正在与年轻的未婚女校长交谈时,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亲切地叫她“妈妈”,“妈妈”校长抱起她轻轻地亲了一口,场景十分感人。经了解,小女孩是留守儿童,是校长的帮扶对象……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素材吗?于是,我在采访捐赠活动的同时,与学生、教师、当地群众聊起校长的故事。回家后,写了捐赠活动和人物通讯两篇稿子,均被报纸采用。

2017年,我有缘走进《中国教育报》编辑部,短短几个月时间,上稿4篇。

一转眼,我走过了10年教育新闻宣传之路,有过冒着酷暑、顶着严寒到一线采访的艰难,有过挑灯夜战赶稿的不易,有过稿子石沉大海的失落,也有过文字见报的喜悦。

教育新闻写作见证了我的成长,我每年在各级各类媒体上稿近1000条,成为人民图片库、光明图片库签约摄影师,本地晚报及网站特约记者,湖北日报网、湖北教育新闻网特约通讯员……一个个业余身份是荣誉的象征,更有工作的压力与责任,我义无反顾。

曾经有人好奇地问我:“你咋越活越健康?”其实,我一直没把自己当病人,满脑子装的都是“新闻”。

我身患重病,能幸运地活到现在,得益于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更离不开自己无悔的追求——教育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点燃了我生活的希望与未来。新闻写作,让我越活越健康。如今,我的生活非常充实,每每采访归来,稿件发出,便有了一种等待、一种期盼……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鹤峰县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22日第11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