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身后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嗅着自己用汗水浇灌的花蕾散发的芳香,我不禁欣慰自己是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让我清晰地了解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为我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作为泉州市小学语文陈淑端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工作室倡导的“启悟”教学主张,为我的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一年来,且思且行,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亩三分地”中,我努力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并深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
躬身调研
在积极参与基层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调研活动中,我深入了解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教师们“天天唱着同样的歌,日日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具体体现在:教师心中无“标”,不同学段的教师对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有何具体要求,并不清楚,甚少思考每节语文课究竟要教给孩子什么知识、什么方法、什么习惯;心中无“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一进入课堂,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不见了”。教师一直在学生已知、已会的内容上“津津乐道”,在学生自学就会的内容上“绞尽脑汁”,在学生教了还不会的内容上“揠苗助长”……
省思前行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研究始终本着为学生和教师成长服务是每一位教研员的使命和职责。因此,基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开始思索如何让我们的教学真切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如何真正做到“为学设教、以学引教”。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教师要先想清楚“教什么”,再思考“怎么教”。但是,经过实践与探索,我发现在想清楚两个问题之前,我们更应该想清楚“为什么教”,也可以说是为谁而教。只有想清楚了这一问题,我们的教学才能是以学情为起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才能促进学生的学,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实践探索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善于研究,还要善于梳理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在这种思想的鞭策下,为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我开始探索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并提炼出了“为学设教、以学引教”的教学主张。一是重构自己的经典课例,并进行个人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教师在活动中看到两种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区别:为设计而教与为学生而教的区别,教课文与教语文的区别,“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区别。二是借助教研活动构建 “以学为主”的课堂。每一次在参与教研活动时,我首先会让上课教师做好要执教课文的前测工作,让他们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和学困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其次要求上课教师教学设计做到“三简”,即简化教学内容,简化教学目标,简化教学环节。三是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基于问题,形成话题,提升课题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有效的教研思路。通过近一年的实验与研究,我认识到,课前做好教学“预学”是准确把握学情的有效方式,课中充分“让学”,是构建“以学为主”课堂的基本保证,课后做好“延学”,既可以检测教学效果,又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27日第7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