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从云端到地面

发布时间:2017-12-27 作者:杨静娴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我终于从云端到地面,从空虚到踏实,开始真正做一个老师。

年初,重温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虽然这其中藏有私心,因为家中有两个孩子,便有了一探究竟的好奇。但是对经典的回归,竟然在许多囫囵吞枣的阅读之后,让我产生顿悟之感——教育的技术无法弥补对孩子误解的缺憾,教师纵然可以教给孩子我们以为高效的学习方法,但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方法无法实现。

我的许多困惑,诸如为什么我自诩的“启蒙式的语文课堂”,除了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至今收效甚微?为什么几乎每周我都会推荐书和电影,但是学生的视野仍然得不到开拓?为什么我一直带领他们讨论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但是并不见他们思辨能力的显著提高……在阅读《童年的秘密》之后似乎有了答案:课堂成了教师自我炫耀的地盘,学生大概也只有依赖、自卑、恐惧的心理。蒙台梭利说:“成人无意识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会对儿童产生一种恶魔般的影响。”我也成了一个自卑的人。

7月,我的两个班升入高三年级,月考联考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我提出了“师生共读”的想法。没想到孩子们热情高涨。通过问卷调查,师生最终确定开展专题型阅读活动:如公共话题讨论、哲学启蒙思考、散文作家名篇欣赏等。买书、抽签、选题,不到半个月时间,两个班近120人,各自选好了阅读篇目及课堂演讲话题。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地谈“自知”,说“爱情”,聊“两性”……我想高一、高二时营造的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是今天自由冷静讨论的基础。

“我们擅自用苦大仇深当成她们生命的支点,曲解和排斥她们,甚至有人用纪录片中老人的特写做表情包。这已经不仅是忘记历史,更是在亵渎历史。”这是一个学生在观看《二十二》后写的观影体会。“阅读了莫言的《大风》,我想起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那个在海上奋斗了84天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的老人。然而,他并没有得到鱼,而是被鲨鱼围攻,他反抗了却失败了,但是他也成功了。像文中的爷爷,尽管失去了辛勤劳作一天的成果,但他没有放弃,正如《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大风、鲨鱼毁灭了他们,但他们没有被打败。”我尊重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获得了自尊。

10多年的教学生涯,曾经执教过南方小城有名的中学,也曾在东北一所职业中专任教,现在所教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我当然萌生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也时常觉得教育的无用和自己的无能。但是,这些年与孩子们相处,特别是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我似乎渐渐明白,接纳自己才能不苛求他人。一个外表看起来强势的人,内心往往是自卑和胆怯的。今年,我终于有勇气在教育随笔中写道: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母亲,对于内心的黑暗我都是处在有意识状态的。可是,或许是出于本能,或许是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我总在一些崇高和必要的责任的借口下掩饰自己的罪恶。而又因为这是一种“有意”的行为,所以我又不断地处于痛苦与自责之中。如果始终没有一种“自知”的意识,那么所有的反思都是缺乏真诚的。

2016年,我的好友史金霞老师辞职做了独立教师;2017年,好友殷国雄把互成学吧办成了慢漫读吧。他们去做那“擦亮星星的人”。而我,也不能总是“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2018年,我愿与自己真诚相处,尊重学生,从云端到地面。

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说:“对世间一切事物报以虚无的态度其实是轻松的,真正的困难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我们只有从云端回到地面。(作者单位系吉林省双辽市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27日第9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