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课程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开发教育戏剧课程,让学生学会思考、判断、设计、创造、表演。在每一部戏剧里,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主角,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正确的东西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打开了连接现实与虚拟的大门,最终实现自我教育。
(1月18日 第651期 《教育戏剧 不想下课》)
文学与影视欣赏课程
提起艺术,人们常常会想到音乐、美术、舞蹈、摄影、书法,很少有人会想到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如今,影视作品尤其是短小精悍的视频短片或微电影,已渗入当代青年人的生活。为了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用审美的眼光观照生活中的现象,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十四中学开发“文学与影视欣赏”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方式入手,引导学生走进探讨艺术的世界,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1月25日 第652期 《让艺术走进生活》)
山谷生存课程
北京市大峪中学师生走进京西大山深处,体验生动有趣的“山谷生存课”。教师简单介绍了所学知识后,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个小组发了一张记录表,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通过实地观察寻找答案。其中,“做山谷猎人”系列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野外识别一些动物和飞禽,更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就地取材制作捕猎工具。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学会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现实困难,模拟体验如何根据周边环境判断方向、如何在长途行走中保存体力等山谷生存的一些有效方法。
(3月29日 第659期 《走进山谷体验户外生存课》)
游学课程
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推进研学旅行,学校如何实施?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做法是开发游学课程,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月12日 第661期 《游学:从活动走向课程》)
英华农场课程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六中学英华班的学生多了一门好玩的课程——英华农场课程。课程学习中,学校通过与苏州市可绿可文化有限公司、苏州农校等社会、高校机构合作,打开校门,引进社会资源,在为学生建立校园农场的同时,以培养核心素养、实现跨学科学习为目的和方式,让学生以种植植物为出发点,在玩和做中获得知识。
(4月19日 第662期 《基于种植的跨学科学习》)
杭州印象课程
如今,地方德育资源的开发已经引起许多学校的重视,但在地方德育资源的利用方面仍存在随意性强、缺乏经典性问题。为此,浙江省杭州市滨兰实验学校利用乡土文化开发杭州印象课程,集地方性、综合性、实践性为特色,展示了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吴越古都杭州的人文底蕴,让学生了解杭州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
(4月19日 第662期 《杭州印象》)
中草药课程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十一中学地处崂山腹地——北九水风景区,四面群山环绕,山上植被丰富,药用植物品种繁多。为此,学校开发“中草药”课程,引领学生学习相关中草药知识,帮助学生体验探究中草药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5月3日 第664期 《到山里识草药》)
“印象·无锡”综合实践课程
为了增长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江苏省无锡市南丰小学开发了“印象·无锡”综合实践课程。学生足迹遍布无锡各地的同时,也从“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将家乡文化浸润于心中。
(6月21日 第671期 《印象无锡》)
儿童哲学课程
儿童哲学的创始人是美国新泽西蒙特克利尔州立大学哲学教授李普曼博士。17年前,浙江省温州市瓦市小学借鉴国内率先引进“儿童哲学”课程的学校经验,开始构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儿童哲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关注时事、关怀自然、关爱他人,促进学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
(6月28日 第672期 《成为有思辨力的儿童》)
自然课程
语文课上,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散文等感受水文之美;数学课上,学生会进行家庭和学校的用水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拿出节约用水的金点子;科学课上,大家会开展一系列的净水实验,并测试不同种类水的PH值……这是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绿舟分校的“自然课程”。多年来,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自然课程”分为植物、动物、水环境、垃圾分类等不同主题,在一个时间段内,学校各学科都会围绕相关主题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8月30日 第677期 《环保教育融入学科课程》)
环球商业之旅课程
如今,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和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不断推动学校建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体发展的特色课程。为此,浙江省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开发了“环球商业之旅”课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人生观,锤炼决策力和规划力,从财富和幸福的辩证关系中提升公民意识,优化社会交往。
(10月11日 第682期 《了不起的“商学院”》)
生命科学与品质生活课程
生命科学看似高深,实则时时处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护肤品是高品质生活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更是前沿细胞科技的完美应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开发生命科学与品质生活系列课程,向学生介绍生命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品质。
(11月29日 第689期 《护肤品中的“生命科学”》)
饮食与健康课程
为了改变学生的饮食观念,让学生用化学的方法和原理认识“饮”和“食”,在探究、应用过程中认识科学现象,体会科学的应用价值,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开发“饮食与健康”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深层次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健康饮食。
(12月6日 第690期 《点亮健康饮食新理念》)
楹联课程
楹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其应用之广泛,影响之深远,甚至远胜于诗、词、曲。湖南省长沙市沅丰坝中学开设楹联课程,让学生了解楹联的发展史,掌握楹联的特点和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12月13日 第691期 《文化长河寻联韵》)
“少年星与STEAM+”课程
上海市闵行区上虹中学通过建立“少年星与STEAM+”主题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航天航空主题科技探究活动及普及课程。“少年星与STEAM+”课程分为入门、基础、高阶和复合课程等四个阶段,针对不同的知识基础,覆盖学校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与传统的科普课程设置不同,这门创新课程不仅遵循STEAM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启发学生将数理化以及航天、地理、生物、人文等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12月20日 第692期 《航天太空为学生打开“天眼”》)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27日第13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