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2017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国家各级部门多次强调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中国教师报在2017年报道了许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学校和典型教师,旨在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的衔接点。回首2017,让我们共同回顾教育部、国家语委有哪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和活动,也听一听从学校文化、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等角度综合建构传统文化校园体系的建议和经验。

2017,我们的文化使命

——以语言文字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27 作者:容 宏 来源:中国教师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5年来的成就中指出,“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对于文化传承,作为时间和空间纽带的语言文字必不可少。2017年,语言文字工作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自2007年开始,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举办了以“亲近经典、承续传统”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以及诗词征集、作文征集等系列活动。2017年1月,由语用司牵头实施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被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之中。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是传承中华文脉、延续中华基因的基础性文化工程,具有重要的标志性、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普通话诵中华,规范字书经典”,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既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有效抓手,更有助于引领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更加广泛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生打下鲜亮的中国底色。

打好底色,培养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深基厚,学校教育是其传承发展的第一沃土,师生则是其中的重要力量。2017年1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容”,并对教师在“普通话水平达标”的基本目标外,明确提出要“具有一定的朗诵水平”“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普遍具有自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自豪感”,对学生提出了“口语表达清晰达意,交流顺畅”“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朗读水平”“具有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等培养目标。

活动引领,机制并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活动为引领是走向大众的有效途径。2017年9月第三周是第20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宣传周的主题是“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月11日,宣传周开幕式暨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中青三代朗诵艺术家和播音主持人等,对选自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诗词进行精彩演绎。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书写展示、“书法名家进校园”等活动也在各地广泛开展,吸引广大群众和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由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春节期间播出第二季,累计收视人次超过了11亿,又一次掀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诗词的学习热潮。

创造转化,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与现代媒体和科技相融合是推广传播的新引擎。2013年初,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项目,请诵读、书写、讲解三方面的名师大家对中华经典进行精彩展现,并制作视频资源,旨在从思想、情感、文化等多个角度展现经典的独特魅力,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2017年12月,该活动已经完成了4期的项目建设,并向社会发布成果。此外,还开展了基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中华诗词新韵研究制定工作,拟出台《中华通韵》标准规范,为诗词创作爱好者提供权威的普通话用韵依据,从而促进中华诗词歌赋韵文等创作的大发展、大繁荣。

牢记使命,继往开来。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语用司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有效实施,拟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发力:一是以基础建设为保障,通过构建贯穿大中小幼的中华经典课程和教材体系、打造诵写讲精品示范资源、加强经典诵写讲师资培训等渠道,使青少年更加热爱中华经典,显著提升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遍具有高度的语言自信和文化自信;二是以实践活动为引领,通过打造中华经典诵读大会、书写展示、诗词征集、夏令营等品牌实践活动,推动学校和社会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广泛开展,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以平台基地为依托,通过打造中华经典全媒体传播平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互联网+”建设,加大中华经典学习资源创新传播力度;四是以交流传播为展示,通过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语言文化交流,构建海外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汉字书写艺术巡展演等活动,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智慧、传播中国思想理念。

(作者单位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27日第16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