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8)班的教室,王洪梅像一只欢脱的小兔子在学生中间穿来穿去,几乎看不出她的“教师”身份。
这节课,是八年级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说明文,王洪梅提前让学生们准备了问题,如果问题符合说明文要求,可以指定其他同学回答。孩子们一听说这样的游戏规则,顿时热情高涨。可是谁料到,这不过是王洪梅的“套路”,如果你指定的人没有回答出问题,自己也要跟着站一会儿,等待下一个能解答的同学来“救援”。于是,有人叫苦不该“报复”;有人积极补救,连连举手;还有人即使知道问题太难,仍旧坚持提问。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脸蛋红扑扑的,下了课还围着王洪梅问这问那。
有人说,王洪梅的语文课堂是有魔法的,但王洪梅却说:“哪有什么魔法,不过是根据孩子的需求设计课堂。” 作为一个在教育培训机构待了7年的“商业化教师”,无论是站在哪里的讲台上,王洪梅从来没有想过创造奇迹,只是尽力让每一堂课都与众不同。
“老师没有逃跑,而是为了更好地教书”
王洪梅进入公立学校教书不过半年时间,但是她的教学生涯已有7年。之前的6年半,她一直在“体制外”教书,从南京新东方到临沂新东方,一手带起中学语文项目,学生从7人扩展成147人。
当然,对王洪梅最重要的,还有考研前那一年乡村中学的教学经历。几个刚毕业的小姑娘,风风火火地来到乡村,校长把养鸡的房子腾出来,铺上床便成为宿舍。冬日的清晨,看着冻成冰的鸡蛋,王洪梅还特意拍照调侃,艰苦的条件对她来说算不上什么,因为关于教育的理想终于要发芽了。
不过没多久,班里的男生就开始陆陆续续地辍学了。更让王洪梅不解的是,从家长到老教师都习以为常。有一次班里成绩排名前十的男生不想上学了,王洪梅和一个新入职的教师去劝他,不料被家长和老教师们数落了一顿,让她们“正视现实”,不要“仰着脖子教书”。接着,王洪梅认真准备的教案也被打了回来,理由是“不需要创新,按照年级组长的教案抄写就可以”。再后来,课堂上什么内容怎么设计,都是被迫“抄袭”。
这让苦中作乐的王洪梅决定离开,去考研,她想读教育学,学习教育心理、学习语文教学的课程发展……但这一切不是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而是能够更好地教书。在与孩子们不舍的告别中,她将自己的理想告诉孩子们,并承诺会成为更好的教师。
当王洪梅决定去读研的时候,周围都是嘲讽与质疑,“放着好好的稳定工作不要,辞职去读研,三年之后你想考都考不进来了。”只有同事咸老师站在四楼的阅览室跟她说,“年轻的时候都不敢舍弃什么,你怎么教育孩子们有出息?教育者就要有上进的心,听太多周围的声音,你就不配做有理想的自己了。”
“一辈子那么长,我怎么可能一下子就给出完美的答案,不留些空白,怎么会知道生命还会填充什么样的色彩呢?”王洪梅说。
在读研时,王洪梅在新东方做兼职教师,后来她就爱上了那种充满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虽然会有被淘汰的可能,却更能证明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王洪梅把自己的课堂称之为“离考试最近但也离快乐最近的教室”,因为没有成绩家长就不会选择你,没有乐趣学生就会放弃你。商业教育里的生存,让王洪梅获得了更多的动力。
“我经历过一个暑假每天10小时课,连续上50天的暑假班;我经历过学生把书扔到我脸上,我依然能面不改色讲下去的窘境;我经历过独自一个人备课到深夜两点直至完成初中三个年级12册讲义的编写,我自始至终热血澎湃,热泪盈眶。”所有人都以为王洪梅大概会冲向语文教育培训的下一个高峰了,她却离开了新东方,选择回到中学校园。因为在教研共享的日子里,王洪梅发现公职学校的许多同人与她一样,面对讲台的时候永远都“热血澎湃”,永远都“热泪盈眶”,而那里有更多的孩子。
就这样,王洪梅告别单打独斗,回归语文教育群体。
“早知道折腾这么久还是要回公立学校,你干吗当初要跳出来,折腾这么七八年,耽误多少发展机会!”面对朋友的不解,王洪梅笑着回答:“我只能活一辈子,所以要精彩地去活,我不后悔曾经在乡镇中学教书的日子,因为那里教会了我扎扎实实的对待教育。同样,我不后悔离开那个温暖而平静的港湾,因为离开公职的日子, 让我体验到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快意人生。我不会因为离开自己奋战过7年的教育培训而懊恼,因为那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教会了我每一种付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生命那么长,王洪梅不着急“稳定”下来。她说,“我站在讲台上的每一分钟,内心都是稳定的”。
所谓奇迹,不过是风雨兼程
“下午放学回家坐公交车,看到一个换班的交警到路边的电线杆后面跺脚哈气暖手。见惯了英姿飒爽的交警叔叔,看到这样一幕,我不仅感动还有点心酸,他一定忍很久了吧?”
“过马路的时候,到中间红灯亮了,结果洒水车来了,我在中间害怕到不行,结果发现司机叔叔关闭了我这一侧的洒水管,看着一半干燥一半淋湿的马路,我的心也湿润了。”
……
翻开八班孩子们的作文练习册,充满暖意的文字扑面而来。有些文字,让人读着读着,不禁热泪盈眶。王洪梅说,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每周五感恩”训练。
王洪梅第一次接触“每周五感恩”是研二时参加一个心理沙龙,要求用尽可能简单又真切的语言记录值得感恩的五件小事。这一写就是半年,王洪梅感觉受益颇丰,但那时还未曾想过把这个心理游戏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
直到后来,班里有个孩子因为缺少作文素材而向王洪梅求教,他看到王洪梅的感恩记录,激动地说:“这个借我做作文素材吧!”这也让王洪梅意识到,与其让孩子们死记硬背别人的素材,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自己写“每周五感恩”呢?
最初收到的“每周五感恩”让王洪梅哭笑不得:“感谢我妈早起给我做早饭”“感谢我妈冒着酷暑给我做午饭”“感谢我妈下班回家给我做晚饭”……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家庭,也适用于作文素材积累。王洪梅开始在群里分享自己的每周五感恩:一夜秋风,清晨起床感受到了凉凉的秋意。感恩自己生活在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可以更加敏锐地感受到季节变化,让我们更清晰地感觉到季节的变化;孩子们开始写每周五感恩,虽然有孩子还不会写,但会按照我的示范认真仿写,很感动。谢谢孩子们的成长……
日复一日的分享,王洪梅终于借着孩子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不曾发现的美好世界。同时,参加完中考的孩子也终于懂得了“每周五感恩”的意义。“今年中考作文题目哪里是借我一双慧眼啊,根本就是借我的每周五感恩啊!”“每周五感恩,时刻为中考准备着!”
培训行业做了7年,王洪梅最大的感触是,最有效的课堂=学生的心理需求+文本知识。学生的心理需求是第一位的,最容易的备课是备文本。文本是确定的,不会经常做很大的改动。但最有效的备课是备学生,每一年的学生都在变化,甚至年级不一样,同样的文本设计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最难,但如果努力让每节课都备到与众不同,课堂纪律与效果几乎都不用担心了。
王洪梅说,之前有个前辈,她的课上起来特别轻松,带着孩子们读读书讨论讨论感受,语文成绩就好到不得了。所有人都觉得神奇,前辈笑着告诉大家,哪里来的什么奇迹,只是用心帮孩子们选择适合讨论的文本。为此,她每天都“当天睡当天醒”,一个每天都要备课到深夜的人,语文课堂怎么会不神奇?
这世间从来没有什么奇迹,所谓的奇迹,不过是有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风雨兼程而又乐在其中。
此外,王洪梅还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每篇自读课文,孩子们自己根据文体进行阅读理解出题,并且自己给出答案,教师把文章学习和探索的权利交给孩子们。
“听说读写都要把课堂还给孩子,我只负责在课下努力熟悉教材,努力读书,努力写作,跟得上他们的步调,不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时候太尴尬就好。”王洪梅笑着说。
要拿诺贝尔奖的孩子
前些日子学《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候,班里有个上课爱走神的孩子突然举手说:“老师,我长大了也要拿诺贝尔奖。”有的孩子憋不住就笑了,很明显不是那种鼓励的笑。
这个调皮的孩子也就当作玩笑不再说话,低下头去。但王洪梅不能不说话。
“每个人的梦想,都应该被信任,如果初中就开始老气横秋的没有做梦的野心,那人活着也太可怜了。老师等着你拿诺贝尔奖的时候,排队请你吃饭。”要拿诺贝尔奖的孩子突然抬起头来,精神抖擞地看着王洪梅。“那节课他那么认真,我心里忍不住地感动,还能相信梦想,多好的时光啊。”王洪梅感慨地说。
王洪梅说自己最喜欢做初中教师,因为初中孩子的梦想最有力量。他们肯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去争取,他们的梦被保护好了,最有可能变成现实。
就像大华子的故事一样。大华子刚来到王洪梅面前的时候,刚从乡镇中学转来,是一个心思单纯的小丫头。一次课上,大华子读到一篇关于哈佛大学的阅读理解时,大声地告诉王洪梅:“老师,我长大了想去哈佛读书。”
班里同学小声说:“班里60个人,你考54名,哈佛瞎了才要你。”大华子低下头,不知道是新来的缘故还是因为这句话。
“如果你初中一开口被别人嘲笑就不敢做梦了,那你大概这辈子就没有做梦的机会了。人不都是有了梦才往前冲吗?难道54名就活该赖在这里自暴自弃吗?”王洪梅坚定地说。大华子抬头看着她,眼里写满了信心。
大华子的豪言壮语已经说出去了,就不能自我放逐了,她一路迎着阳光奋力向前,初三毕业时,她的成绩是年级第二。虽然她的确没有去成哈佛,但却在暨南大学读大四了,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大概会去英国读研。
最初在培训学校做老师的时候,有个一对一的男孩为了不写作文,把作文本扔到王洪梅的脸上,然后等着她发火来结束当天的课程。王洪梅捡起作文本告诉他:“你的作文本不要再随便飞到老师脸上了,为了捡本子我们耽误了两分钟,只好拖堂两分钟。”他惊讶又失望的样子,让王洪梅觉得可爱——他已经用扔本子的方法气走两个语文老师。当他发现情绪发泄不好使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赶走眼前这个奇葩老师。暂时没有好的方法,只好默默地上课。
男孩的妈妈觉得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孩子,居然安静地上了一节课,太不可思议了。
难道过了第一关就风平浪静了?怎么可能!
这个孩子轻微多动症,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完一篇作文分析。但王洪梅发现孩子对视觉刺激很敏感,就针对他准备了许多公益短片。把公益短片作为阅读理解材料让孩子进行阅读,然后用语言描述,这个孩子果然能坐住了,并能很认真地完成训练。男孩的妈妈再一次觉得很神奇。
“其实,不过是根据孩子的需求设计课堂。”王洪梅不喜欢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从前有一个被定义为很内向的孩子,他告诉我,从来都没有腼腆到不说话的人,不过是还没有遇到值得他勇敢的人罢了。”
王洪梅常说自己是个胸无大志的小女子,只是努力过好每一个小日子。体制对她来说,不分内外,成长没有“围墙”。只要一直往前跑,不放弃对幸福的向往,任何颠簸、挫折、风雨,都会变成一种特别的风景。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03日第8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