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过上有质感的“低碳生活”

发布时间:2018-01-03 作者:张尊健 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展点:内容体系精细化 实施体系多样化 不强调量更注重质

曾经,“低碳生活”课程就像一棵树苗,环保课外实践活动在一两个教师的带领下不定期开展着,像小树苗上稀稀拉拉的叶子,不能遮风挡雨,风吹过也没有哗哗的声响。

6年过去了,这棵小树苗已经成长为挺拔的树木,在阳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滋润下快乐地成长着。回看6年发展,课程实施纲要和计划逐步完善,校本教材由校内印刷变为公开发行,授课教师也由一两个人扩大为多人,单一的线下课程逐渐发展为线下、线上课程并行,但环顾四周,与国内外一些学校有声有色、有质有量的课程相比,“低碳生活”这棵小树离长成参天大树还有距离。

我在心里自问,2018年“低碳生活”课程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

2018年,将是高考改革全面启动之年,湖北、广东等19个省份将启动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新的高考录取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2018年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2018年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和实践将迎来更深入的探索……这一切将为“低碳生活”课程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低碳生活”课程内容体系将进一步向精品化发展。目前,“低碳生活”课程共9章27节,其中低碳饮食、低碳居住、低碳衣着、低碳出行和低碳休闲的内容比较饱满,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我们要对其进行整合和精简,同时增加低碳生活的时代内容。比如,近年来武汉市在海绵城区和海绵学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未来“低碳生活”课程要加强新近发展起来的“海绵学校和海绵城区”课程内容,开展诸如利用“青山公园海绵城市工程”指导学生学习开展雨水再利用的实践活动。

新学期,我们还将利用武汉市青山区教育组团中的东部教育联盟机制,推动校本课程的校际合作,发挥学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低碳生活课程在更多的学校开展;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及时更新多媒体资源;围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关键词对课程进行重构,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突出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其次,“低碳生活”课程的实施体系将继续向多样化发展。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关注任务、教材、学科、教师和活动等因素,又要增强学生系统的、整体的课程意识。丰富课程实施方式和内涵建设,既注重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也强化过程性目标的实现。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在新学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围绕“低碳生活”课程进行联动,提高社区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比如,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列为家长会、社区学校的基本议题,提高社区参与度;加强与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专业合作,引入高校优秀在校生和知名学者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同时派出优秀教师为大学生提供中学教育教学指导,双向交流、共建双赢,实现大学课程与中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总之,我在新学期将按照“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工作思路,不断反思,持续完善,不强调“量的铺开”,更注重“质的提升”。强化课程执行意识、创新课程的实施手段、优化课程的内容结构、提升课程的评价效能,将是“低碳生活”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03日第7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