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不义之书”

发布时间:2018-01-17 作者:刘绍义 来源:中国教师报

书,是用来看的,用来读的,但以书邀媚权贵,历史上竟也不乏其人。唐代的杨浑之,在科举无望之际,没有进一步努力,而是想到有权有势又喜好书籍画图的宰相段文昌,于是便“尽以家藏书画献文昌,求致进士第”。段文昌收到厚礼后,竭力保荐,果然让杨浑之过足了官瘾。

唐代还有一个喜好收藏古书的高官,那就是中书侍郎王涯。但王涯的许多图书都是用手中的官爵换来的。《旧唐书》是这样评价王涯的:“以厚货致之,不受货者,即以官爵致之。”这样的名声传出去,那些家有藏书又喜欢加官晋爵之人,自然趋之若鹜。

与唐代相比,明清两代以书邀赏、拿书换官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李开先《张小山小令后序》记载,明武宗喜好元人词曲杂剧,因此“有进者即蒙厚赏,如杨循吉、徐霖、陈符所进不止数千本”。以书邀宠竟邀到皇帝家里,真是闻所未闻。

其实,古代给皇帝送书之人,不仅是杨循吉、徐霖、陈符这几个。清代乾隆年间,高江村闻知汲古阁藏有朱性甫手书《铁网珊瑚》一书,便托徽商戴姓者许以重金急购,以便趁高宗南巡时献上此书以获封赏。无奈,当时的汲古阁主人毛扆坚辞不允,高江村最终也没能如愿。

何煌在其跋明抄本《演繁露》题识中,也揭露了一桩献书丑闻。康熙时期,蒋杨孙因赴试不第,久困京师以致生计难继,迫不得已将自己随身携带的300余本宋版书出售,有吉水李氏者乘人之危,将这些书全部据为己有但不付分文。后来,李氏子孙将这些书献给巡抚,这批“不义之书”竟给李氏家族换来了荣华富贵,真是岂有此理。

更有甚者,自己的书被人送给皇帝,还不敢说出对方姓名,清代朱锡庚就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朱锡庚的父亲朱筠素喜好藏书,在他南下担任安徽学政后,将家中藏书委托给门人吏部主事程晋芳、礼部主事史容积收贮。四库开馆后,朱筠将家中藏书的书名开列出来呈奏乾隆,表示愿意将这些书呈献给四库馆。可是,当乾隆命馆臣按单索书时,没想到这批书早被程晋芳借给别人,而那人又以自己的名义抢先呈给四库馆,让朱筠好不尴尬。这个献书之人肯定权势不小,以致几十年后的道光三年,朱锡庚在回忆此事时,依然不敢指名道姓,真是“有苦说不出”啊。此事被傅增湘记载在《藏园群书经眼录》中,有兴趣的人不妨一阅,仔细地考证考证,查查这个不义之徒到底是谁。

购书藏书本是雅事,朋友之间相互交换、赠送也是常有之事,但如果目的不纯,那么雅事就变成了丑事,书籍也就成了“不义之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17日第16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