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和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教育发展主要矛盾的认识,当前还存在一些思想误区,我们如果不走出这些误区,就难以找到撬动教育发展的支点和杠杆,就会影响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
误区一:解决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事情,必须依靠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解决,与学校和教师没有关系,也难以承担改革与发展的责任。这种观点否定了教师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质量的不平衡不充分,一方面体现在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的硬件、师资、质量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另一方面体现在每一所学校内部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前者需要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以解决。后者则需要基层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改革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解决学校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是真正解决教育发展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
我们不要认为政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局、调整师资力量就能解决教育质量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试想一下,假如所有学校的硬件都相同,师资水平都大体相同,所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会相同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学校和教师。
误区二:解决学校内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重点不应该放在学科育人方面,学科育人虽然是育人主渠道,但学科育人不存在严重问题,应该在其他方面找到突破口。这种观点否定了学科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知识本位主义。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需要做好许多工作,要通过学科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多种途径多措并举,才能收到实效。但无论多少途径,学科育人都承担着主渠道的作用。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优秀品质、构建健全人格,主要都是在学科学习中实现的。只有抓住了学科育人的主渠道,才抓住了教育的核心,从学科育人以外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本末倒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学生创造力相对不足也是现实。我们要想真正成为教育强国,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就必须正视问题,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误区三:提高学科育人质量重点不在课堂,而是在课程。只要教材建设好,解决好学什么,教师怎么教是教师自己的事情。这种观点强调教学个性化和艺术性,否定了教学的规律性。
学生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源发地就在课堂,不平衡不充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不公平造成的。传统满堂灌的课堂看似公平的事情,都内藏着极大的不公平。课堂是产生教育不公平的原发地,只有解决了公平才能解决学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课堂革命是解决学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学校层面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国家层面提出了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推出了新中高考改革措施,回答了如何选拔人才的问题。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一言堂”和“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通过课堂革命解决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在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找准自己的方位,做到顺大势、求大是、做大事,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24日第14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