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大数据助力区域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18-01-24 作者:本报记者 康 丽 来源:中国教师报

区域教育如何从大数据中获取发展密码?日前,第四届全国数据驱动教育改进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主办,来自浙江、河南郑州、湖南株洲、河北石家庄、北京大兴等全国各地区的近200名教育工作者与会分享利用数据改进教育教学的经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团队为20多个省份的20多万名教师、数万名校长提供了测试服务,覆盖50万名家长、500万名学生,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作为连续4年参加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的县域,河南省中牟县在质量健康体检中发现八年级学生2015年的学业达标指数下降,原因主要是新入职教师数量增加、 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基于这个分析结果,中牟县教研室随后通过强化教师专业指导、校本教研、利用多维数据提升改进效果等形式,加强了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实践表明,大数据为我们看清教育教学现象背后的真相提供了可能,为改进提升提供了方向。” 中牟县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负责人王文荣由衷地说。

“基于数据,抓住具体细节作出改进,发现教育现象背后隐含的问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云峰这样评价。

与中牟县不一样,郑州市郑东新区抓住的细节是作业。3年时间,郑东新区将传统的“课后作业”进一步拓展为指向学生学习发展目标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任务系统”,初步实现了作业设计的模型建构、作业建设评价标准,开发和完善了相关学科的典型作业设计案例,有效促进了全区教师作业观的转变。

“从数据里看到问题不是体检的结束,看到问题之后,还要细化、解决问题才是目的。”郑东新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数学教研员王秋阁说,因为有了前期分析的数据与现场的数据相结合,郑东新区把作业变成了校本资源,实现了数据驱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师们开始把分享作业变成了一种习惯。

有了“细节入手”,还有基于数据的整体推进。以湖南株洲为例,当地以问题导向、科学施策,数据驱动、精准施策,区域行动、整体施策,品质改进、整体施策,评价导向、强化施策五个方面通过数据驱动改进管理。

区域有行动,学校也有了自己的创意。浙江省杭州市天杭教育集团立足于数据实用化原则,课前利用APP软件后台数据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调整预设;课上利用移动黑板技术快速搜集课堂即时生成的教学数据,准确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全方位对课堂教学进行数据搜集。深圳福田新莲小学通过数据采集与统计,驱动“亲子共读”项目的实施与推进,从启动共读行动到家长培训会、“亲子共读书单”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帮助一年级学生家庭营造亲子阅读的氛围。

“走进‘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成就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需要更多的数据达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坚期许。为此,本次会议也发出了建立“全国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数据应用联盟”的倡议,希望通过“联盟种子”的辐射与推广,盘活测试数据,让越来越多的教育人读懂“体检报告”,解决他们在使用数据进行教育教学改进中遇到的“看不懂、看不到、用不了”的问题。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24日第14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