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自信源于卓越与独立

发布时间:2018-01-31 作者:石 玫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有个朋友说:教师可以说是高考制度的最底层受益者。还有几次,我亲耳听到同行的自我论断——教师的收入不要与别人比,也比不了。

这就是中小学教师的尴尬处境:普通人觉得我们是读书人,可不少真正的读书人又觉得我们没什么文化;论收入,吃不饱也饿不死;论学问和专业性,似乎缺乏足够的认可度。有时同事聊天,也拿自己是“小教师一个”打趣,言之凿凿不让下一代成为接班人。

相较旁人,我更看重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定义与评价,对职业意义和自身价值有了清晰认识和判断,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和行动承担这个职业应负的责任。

中小学教师不是学者,但术业有专攻,我们面对的是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需要,我们更像佐藤学所说的“反思性实践家”,专业性在于解决那些琐碎具体的实践问题。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看似琐碎,但实则千头万绪又没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因学生而异、见招拆招。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专业性得以体现,专业形象得以清晰。如果哪位精英不相信,可以到小学一年级做一天班主任体验一下。

我坚决反对以高考和权力结构的地位断言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但我没法判断教师的收入是低还是高,因为教师薪酬目前不是市场决定的。我只能说,如果有教师觉得可以,就留下来好好做;如果觉得委屈了自己的才干,就离职,反正这个时代的选择也多。

中小学教师职业形象的油腻危险其实蛮大,因为教育领域的开放性远远不及其他领域,中小学教师缺乏自我更新的动力和压力,不少同行甚至失去了自我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日复一日,重复自己,按部就班,等候退休。

无论哪个时代,自信的底气都依据实力,实力都要靠学习获得。我们必须打开自己,吸纳新知,更新自己的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去了解这个新的时代,去接受新鲜的事物。

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从中获得意义,而教师职业意义的来源就是要创造,让改变发生。一个中小学教师从二十二三岁入职到退休,几十年的时光,如果只是按照惯性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缺乏变化和革新,估计自己都得嫌弃自己。

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自信是追求卓越的自然产物。追求卓越除了自我更新和创造,还有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问问自己:我的专业能力可以在市场上养活自己吗?如果可以,或者比学校挣得更多,那你就是有了选择的能力和自由,意味着他不是被迫教书,而是发自内心的职业认同让他成为一个教师。

经济的独立和相对宽裕,让人无论从事哪个行当,都可以心无旁骛更有勇气地坚持下去。我热爱的连岳大叔,经常在公号上鼓励大家在好地段买房。我有个朋友深以为然,他对我说:“有勇气买一套好地段的房子,你就无须纠结于学校绩效的分配。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要做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谋求自己的独立,坚持自己要做的事情。”我虽然没什么挣钱的能力和天赋,但我觉得中小学教师具备一些经济学的常识,打理自己的财务,让自己过得宽裕些,是获取职业自信和寻找意义的重要基础。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张家港第八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31日第8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