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雄安新区:学校教育如何先行

发布时间:2018-01-31 作者:高哲峰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教育必须尽快成为京津冀教育高地,增强承载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吸引力,才能在“有序疏解”上发挥重要作用。

新区成立后,老百姓对未来新区教育充满期待。新区领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办学条件大改善、教师队伍素质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提高。新区主要领导带头,各级领导深入学校调研,尽快研讨和谋划雄安新区教育3年提升计划。

作为新区的基层校长,我们要思考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在新区建设中发挥先导作用?

优质公平的雄安教育是共同期盼

雄安必须办出优质公平的教育,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目前,雄安新区教育整体上还比较落后,存在师资队伍短缺、城乡和校际之间差距较大、硬件设施落后、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老百姓教育获得感不强,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异地求学。

优质公平的教育也是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需要。现有雄安新区的老百姓在一段时间还是雄安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小手拉大手”提升新区百万老百姓的整体素质,从而为雄安新区的顺利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因此,优质公平的教育既是中央的期盼、雄安的号召,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更是雄安百万老百姓的呼唤。

以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了解决高中课程面临的问题,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我们以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为抓手进行课堂改革,建立“有笑声、有惊叹声、有赞扬声”的好课堂标准。课下,教师关爱学生,做良师益友,学生尊重教师“亲其师、信其道”,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课堂上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讨论、探究、质疑、展示,动口、动手、动脑,教师组织、点评、引导、点赞。师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究,成为文化传承与生发的殿堂。

面向未来的雄安新区教育,我们既需要有国际视野,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为此,学校将充分挖掘整理本土的教育文化资源,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新区的“宋辽文化”“三贤文化”“白洋淀文化”相结合,推进课程建设。学校正在规划与河北大学文学院合作,推进千年古县、瑰宝古玩、元宵花灯、仿古石雕、传统武术以及校史进课程,逐步建立健全涵盖雄安乡土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同时我们深知,课程的背后是“人”。我们秉持“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念,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在学校现有足球、音乐、舞蹈社团的基础上,我们将组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新兴技术社团,并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石雕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社团,帮助学生发现、发掘自己的兴趣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和文化自信。

以内外合力建设卓越进取的团队

雄安新区的教育发展,最终寄望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雄县中学1952年建校,至今有66年的发展历史,为了提升教师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不断建立健全教师学习制度,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学理念。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由示范课引领,听评课诊断,达到家常课高效,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同时,我们也希望上级部门按照合理、持续、可行的原则,每年从京津冀名校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赴雄安学校支教,承担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任务,进行业务培训和教学指导,进而置换出一批教师到京津冀名校通过集中培训、跟岗学习等形式,提升学科教学素养。未来还可以统筹安排全国名校优秀师范类毕业生到雄安新区实习,并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以开放办学打造民主智慧的校园

开放的雄安需要开放的教育,这要求学校必须打开大门,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联动,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

近年来,学校提倡打开校门办教育,充分整合家校资源,实施“开放式”“合作式”办学,学校管理向家长开放,让家长了解和监督学校的工作,任何一个家长都可以随时到校,只要佩戴好标识卡就可以参加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学校完全开放,在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完善多种沟通合作渠道,提高育人水平。

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合作,引进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学校的监督和管理,构建学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最大限度争取社会理解、支持和帮助。

雄安新区的建设,也为学校的开放办学提供了新的契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将规划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复杂生态系统,特别是加强用于各类共享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专业资源库建设等,推进学科建设,与名校实现远程同步教学,达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新区的教育现代化。

(作者系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县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31日第13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