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二字,镀着阳光,但风一吹就会扬起声势浩大的粉笔灰;金钩银划,但凡有歪斜,就有失掉尊严的危险;渺小与伟大的辩证法的演绎者,明明是血肉凡人,却被委以社会重托。
同所有人一样,我遇见过许多教师。他们有人勤勤恳恳,沙哑的尾音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嗡嗡作响;有人严谨慎微,将课上成了一首韵脚整齐的律诗;对我厉声呵斥的是他,对我慢语宽慰的也是他;有人则平平淡淡,如平凡的我渐渐消失在他们的记忆中,我也逐渐忘却了他们的面庞。彼时作为局外人的我,对教师没有想象,只有接受。他们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形象成为我的最佳参照。
对教师进行想象,从我成为师范生的那一天开始,确切地说,是对自己成为教师的想象。
我将成为一名什么样的教师呢?我在自己仅有的人生经验中寻找答案。我努力回想老师们的模样,捕捉课堂上的细节,模仿老师教学的点点滴滴。那些端庄严正的作风,扎实专业的知识,不苟言笑的面容,忙碌传统的生活,构成我对教师的想象与我将来要成为的样子。
然而,在遇见《另一种可能》的那一天,所有设想被推翻,一个认知在脑海中陡然形成:在成为教师这件事情上,我是多么严重匮乏想象力。教师显然不止一种模样,作者池昌斌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教师之路。他从山间走来,以野长的方式跨界汲取各种养分。他可以是后进生,可以是摇滚青年,可以是广告设计者。在穷乡僻壤中,他开拓有限的资源,带学生进入不一样的世界。在中国一流学校,他手握顶尖资源,却依然坚持用心去唤醒另一颗心。他将工作与生活完美衔接,成长的历练、旅行的见闻、情感的陶冶,最后都转换成他的创新教育实践。
在我看来,眼下许多教师的疲态与倦怠源自于个人生活与专业工作之间缺失一种协奏。教师不仅要在讲台上吐丝、燃烧,在生活中仿佛也必须风尘仆仆,沧桑艰苦。贫瘠的想象曾让我误解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另一种可能》给了我一种契机,使我重塑想象,寻找教师更多的可能性。
教育不仅在课堂、学校中产生。固然,不断修改的课本保留着文化的精华,一磨再磨的教案能提供有效的训练,然而教师要传授的不仅是这些。在《另一种可能》中,池昌斌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科学、新闻、旅行、自然都是可攻玉的他山之石,是优秀的教育素材。拥有充实生活的教师也让学生“读之有物”,丰富的人生阅历使教师更能体察教育的细微之处。
不光是画家需要想象力以晕染出美妙的画面,不光是科学家需要想象力以发现宇宙与人类的奥秘,还有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也应不惧想象。学科知识、教学法以及前人的经验与智慧,是教师的基本能力,但不应成为禁锢我们的牢笼,相反,它们正为我们的想象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教师的想象不是空想,更不是恣意妄为,而是一种如同池昌斌一样进行的可溯源、可考验、可实践的创新。这种想象许诺教师一份自由,去探寻生活中的个人意趣,但同时要求一种责任,我们需要搭建起个人生活与专业工作的桥梁,这不意味着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而是强调一种协奏共振的交互配合。
人生各有精彩,教育无法复制,何不给自己以勇气,不惧想象,发现教师的“另一种可能”,在这条道路上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属于教育的爱与责任。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2月28日第9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