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校长手记

掀起传统文化精神热潮

发布时间:2018-03-21 作者:康伟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后,传统文化进校园蔚然成风。进学小学的“非遗进校园,班班博物馆”课程建设旨在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弘扬中华文明,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了落实课程规划,我们致力于将每个班级打造成“非遗博物馆”,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校48个班级“班班有特色”的格局。

各班级根据本班情况选取“非遗”项目,通过展板、实物等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成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人人参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授“非遗”知识,甚至有家长邀请社会人士参与“非遗”课程建设,真正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促发展,使师生和家长都成为“非遗”文化的宣传者、传承人。

为了引领课程走向深处,学校成立了“非遗”课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非遗”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开发出更符合学生需求、学校特点的教材;寻找各学科与“非遗”的对接点,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氛围,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学校开发出一系列有特色的“非遗”课程,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全校掀起了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统文化精神的热潮。学生徜徉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用激情演绎、用热情保护,学生的家国情怀不断增强,身体素质、艺术素养、人格品质也得到不断提升,在心底打下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烙印。

今后,怎样更好地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将继续甄选一批“非遗”项目作为班本课程、校本课程,探索将“非遗”项目与学科融合的新方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真正保护和传承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系吉林省延吉市进学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21日第6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